- 使用场景
- 名约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因为自己的名声或声誉而被迫遵守规范、规则或道德准则的情况。它可以用来指责那些因为名声而不敢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的人,也可以用来表达对名声的敬畏和重视。
- 例句
- 1. 他一直坚守名约,从不做违背道德的事情。2. 这个公司注重员工的名约,要求他们遵守职业道德准则。
- 基本含义
- 指名声、声誉约束人的行为。
- 基本解释
名称的界说。《荀子·正名》:“迹长功成,治之极也,是谨于守名约之功也。” 梁启雄 简释引 刘师培 曰:“《荀子》言谨守名约,犹言谨守名词之界説耳。”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名誉观念和道德准则,以及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保持好的名约,不做欺骗别人的事情。2. 初中生:作为学生,我们应该遵守学校的纪律,保持良好的名约。3. 高中生:名约是我们塑造个人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4.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我们要注重自己的学术声誉,做到诚实守信,不做任何违法违纪的事情。
- 故事起源
- 名约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左传·宣公十三年》:“名约而后可取,不可先得也。”这句话意思是说名声或声誉是通过行为的表现才能获得的,而不是通过先前的期望或预期就能得到的。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名约”这个成语与名字和约定相关联,想象一个人因为自己的名声而被迫遵守约定和道德准则的情景,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
- 词语结构
- 名约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名”和“约”。
- 详细解释
- 名约是指一个人的名声或声誉对其行为产生的约束和影响。这个成语强调了名声对一个人的行为具有的约束力,因为一个人的名声往往会影响他的社会地位、人际关系和个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