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秉德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品德高尚,恪守道义,不偏离正道。它可以用来赞美那些坚守原则、守信用的人,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道德、不诚实的行为。
- 例句
- 1. 他一直秉德,从未做过任何不诚实的事情。2. 这位老师以秉德为准则,教育学生坚守道义。
- 基本含义
- 秉德是指秉持道德准则,恪守正义和诚信。
- 基本解释
保持美德。《书·君奭》:“百姓王人,罔不秉德明慎。”《楚辞·九章·橘颂》:“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汉书·文帝纪》:“皆秉德以陪朕。”《三国志·蜀志·许靖传》:“秉德无怠,称朕意焉。” 明 陈子龙 《讨山寇至平昌憩项中丞双溪园》诗:“孚鱼在秉德,革梟来好音。”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秉德这个成语感兴趣,你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的其他成语,比如“以德服人”、“德高望重”等等。这些成语都与道德和品德有关,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秉德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学习秉德的品质,不撒谎、不作弊。2. 初中生:老师告诉我们要秉德为准则,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3. 高中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应该秉德为本,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4.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秉德为准则,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 故事起源
- 秉德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庄子·德充符》一文。故事中,有一个叫德充符的人,他非常恪守道德准则,始终保持正直和诚实。因此,人们用“秉德”来形容他的品质。
- 记忆技巧
- 要记住秉德这个成语,可以将“秉”想象成一个人手持着一个道德准则的旗帜,而“德”则代表着正直和诚实的品质。这样,你就可以通过形象联想来记住这个成语的意思。
- 词语结构
- 秉德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秉”是动词,意思是持有、坚持;“德”是名词,意思是道德、品德。
- 详细解释
- 秉德的意思是指一个人秉持道德准则,坚守正义和诚信的品质。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人应该以良好的道德行为为准则,始终保持正直和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