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道术 dàoshù
(1) [administer a country means]∶治理国家的方法
(2) [Taoist magic arts]∶道家的法术
- 详细解释
(1).道路。《庄子·大宗师》:“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正误·道术》:“途之大者谓之道,小者谓之术…… 庄周 以江湖对道术而言,则直指为道路无疑矣。”
(2).指学术,学说。《庄子·天下》:“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 汉 刘歆 《移书让太常博士》:“陵夷至於暴 秦 ,焚经书,杀儒士,设挟书之法,行是古之罪,道术由此遂灭。” 宋 王珪 《除皇伯祖承亮检校工部尚书制》:“曾无车服珍宝之玩,固有诗书道术之明。” 梁启超 《新民说》十一:“ 中国 惟 战国 时代,九流杂兴,道术最广。”
(3).治国之术。《吕氏春秋·任数》:“ 桓公 得 管子 ,事犹大易,又况於得道术乎!” 汉 张衡 《四愁诗》序:“ 屈原 以美人为君子,以珍宝为仁义,以水深雪雰为小人,思以道术相报,貽於时君,而惧谗邪不得以通。” 宋 司马光 《稷下赋》:“然而诸侯未服,四邻交侵,士有行役之怨,民有愁痛之音,意者臣等道术之浅薄,未足以称王之用心故也。”
(4).道德学问;文章道德。《墨子·非命下》:“今贤良之人,尊贤而好功道术,故上得其王公大人之赏,下得其万民之誉。”《韩诗外传》卷二:“夫治气养心之术,血气刚强则务之以调和,智慧潜深则一之以易谅,勇毅强果则辅之以道术,齐给便捷则安之以静退。”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上》:“逐去邪人,不使见邪行者,皆选天下端士,孝弟博闻有道术者以卫翼之,使与太子居处出入。”
(5).道教的法术;方术。《后汉书·张楷传》:“﹝ 张楷 ﹞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 晋 葛洪 《神仙传·魏伯阳》:“ 魏伯阳 者, 吴 人也。本高门之子,而性好道术。后与弟子三人入山作神丹。”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麴生》:“ 叶法善 有道术,居 玄真观 。” 明 冯梦龙 《邯郸梦·酒馆求度》:“据著道术呪符,便鸡犬也都堪度。”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盖 仲仙 亦尝述 附云 之名于 可覲 ,并称其有道术。 附云 谓 仲仙 尝得真人宝印,故能如是。”
- 基本含义
- 道术指的是道家学说中的修道方法和技巧。在这里,“道”指的是道家哲学中的道,即宇宙的规律和道德的准则,“术”则指的是技艺和方法。
- 使用场景
- 道术常用于描述修行者追求道德境界和自我修养的过程。它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解决问题或处理事务时采取的方法和技巧。
- 故事起源
- 道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道家学说,主要由老子和庄子所倡导。他们认为人应该追求与道合一,通过修行和实践来达到心灵的平静和道德的完善。
- 词语结构
- 道术是一个名词性词语,由“道”和“术”两个字组成。
- 例句
- 1. 他通过不断修炼道术,最终达到了心灵的平静。2. 这位领导在处理问题时总是很有道术,能够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道术”与修行和自我修养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修行者通过修炼和实践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道术感兴趣,可以深入学习道家学说和道德哲学,了解更多关于修行和道德境界的内容。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通过学习道术,变得更加有礼貌和懂得尊重他人。2. 初中生:我希望通过修炼道术,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高中生:在面对困难时,我们应该运用道术来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4. 大学生:我对道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能够深入研究道家学说和道德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