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公府 gōngfǔ
[government office in ancient] 古代官署名。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官署,属中央一级的机构
连辟公府不就。——《后汉书·张衡传》
- 详细解释
(1).君主之府。《左传·昭公四年》:“ 孟孙 为司空以书勋。今死而弗以,是弃君命也。书在公府而弗以,是废三官也。”
(2).三公之府。《汉书·游侠传·陈遵》:“ 哀帝 之末俱著名字,为后进冠。并入公府。” 汉 王符 《潜夫论·爱日》:“郡县既加寃枉,州司不治,令破家活,远诣公府。” 汪继培 笺:“《后汉书·灵帝纪》 光和 三年 章怀 注:‘公府,三公府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迄至 后汉 ,稍有名品,公府奏记,而郡将奏笺。”《旧唐书·代宗纪》:“职有关於公府,事不係於尚书,虽陈啟沃之谋,未专宰臣之称,所以委遇斯大,品秩非崇。”
(3).官府。《玉台新咏·古乐府<日出东南隅行>》:“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壻殊。” 唐 岑参 《题永乐韦少府厅壁》诗:“大河南郭外,终日气昏昏。白鸟下公府,青山当县门。”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公牙》:“近俗尚武,是以通呼公府为公牙,府门为牙门,字称讹变,转而为衙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三·戴京兆》:“﹝ 京兆 ﹞再预告归。幅巾野服,参学径山,絶迹公府,人品为武林第一。”参见“ 公衙 ”。
(4).宅第的尊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庾子躬 有废疾,甚知名,家在城西,号曰城西公府。” 唐 韩愈 《答张籍书》:“其他俟相见。薄晚,须到公府。言不能尽。”
- 基本含义
- 公府指的是官府、政府机关的意思。
- 使用场景
- 公府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都常见。可以用来形容政府机关的权威和规模,也可以用来指代政府的行政部门。
- 故事起源
- 公府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官制。在古代,官府是政府机关的代称,官府的权威和规模往往与政府的实力和声望息息相关。因此,公府一词逐渐演变成了形容政府机关的词语。
- 词语结构
- 公府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公”和“府”。
- 例句
- 1. 这个案件已经提交到公府处理了。2. 公府的决定对于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公府”与政府机关的形象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庄严肃穆的官府,代表着政府机关的权威和规模。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政府机关相关的成语,如“府邸”、“官府”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爸爸在公府工作,他每天都很忙。2. 初中生:政府的公府是决策重要事务的地方。3. 高中生:公府的权力应该受到监督和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