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2日(农历三月廿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箍桶匠的词语解释
箍桶匠的意思
拼音:gū tǒng jiàng    
基本解释

箍桶匠,在民间又称圆作木匠,因为箍桶匠制作的马桶、脚盆、米桶、锅盖等家什都以圆形为主,以示与造房子的方作木匠区别

箍桶匠 - 简介

俗称箍桶佬、箍桶匠,现代称呼为箍桶师傅。在木匠手艺中有“方凿”和“圆凿”之分。学“圆凿”的擅长制作澡桶、水桶、脚桶、马桶等圆形的木质生活用品。过去由于塑料工业不发达,家庭卫生设施比较简陋,老百姓家中上列用品都是依靠学“圆凿”的木匠来做。因此,大约在八十年代以前,经常看到挑着一个担子,嘴里不停地吆喝着“箍桶噢”、“箍桶噢”的木匠走村串巷,为百姓们制作修理各式各样的木桶制品。

箍桶匠 - 特色

箍桶匠的担子与其他手艺人的担子相比有着明显的特点,就是担子的一头有一个椭圆形的木桶,高度在40公分左右,桶盖一半是固定,另一半是活动的,可以自由开启,它的作用一是桶内用来放置各类工具,二是当作凳子使用,干活时就坐在上面。使用的工具除了木匠正常使用的刨子、锯子以外,还有三件特殊的工具,就是圆刨、板凳刨和圆凿,圆刨是“革字头”的形状,用于刨桶的外面;板凳刨,顾名思义形如板凳,只不过板凳有4条腿,而它确只有2条腿,长约60公分左右,宽15公分左右,刨铁安装在凳面的中央,使用时无腿的一头搁在椭圆木桶上面,作用是刨桶帮板的两个小面;圆凿的凿头是铁质的,呈半圆形,用于铲桶的里面。另外必不可少的还有麻丝和油腻子,这两样东西是用来防漏的,制作油腻子可是箍桶匠的一项技术活,它是用桐油和石灰膏按一定比例,经过较长时间揉拌而成,其成分比例完全靠木匠自己凭感觉和经验掌握,既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 制作木桶在宁波起源很早,但具体时间已经无从考究。古时候,人们洗脸、洗澡都钟爱木桶,木桶凭借着自身坚固耐用、工艺精制、物美价廉的特点,成为寻常百姓家中必备的家居用品。

完整的箍桶制作遵循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步骤流程,共有四十多道工序。制作茶盘这样的小件,一般的箍桶匠需要半天左右时间,而脚桶、浴桶这样的大件,需要更久。在制作要求上,成品器具表面必须平整、木料光滑紧实,这才算得上基本合格。

过去,使用什么样的桶箍可以从中反映出这户人家的生活水平。桶箍分成三六九等,最好的是铜箍,铁箍次之,最差的要算竹箍。

箍桶匠 - 优点

木制的器具20年前还是不少家庭所必需的,从挑水的大小水桶,到锅盖木斗马桶,应有尽有。

木制的生活用品有着塑料或者金属器具难以企及的优点。比如用不锈钢锅盖煮饭,味道总是差一截;农田里施肥时用木桶装化肥,在太阳下晒也不会化;木桶装热水即使在冬天水也不太容易冷……

箍桶匠 - 生活

各种木桶材料都是采用杉木,民间也称之为“和木”,这种木材呈白色,质轻,有香味,是制作房梁和器具的上好材料。大凡准备做桶的百姓家,早早的就备好了木料和桶箍,桶箍也分三六九等,最差的要算竹箍,好一点是铁箍,最好的是铜箍。使用什么样的桶箍也反映出这个人家的生活水平,因此,若是家里有姑娘要出嫁,再穷也要打制几付好铜箍。

箍桶匠最忙的季节要算夏天到来之前,因为夏天每天要用澡桶洗澡,所以家家户户都要把闲置在家多时的澡桶拿出来修理一番,实在不能用的要新打一个,遇到有板烂掉的要换上新的,漏得很厉害的要请桶匠把箍紧一紧,最后再用桐油油上几遍,夏天洗澡的问题就算解决了。总之到了这个时候,箍桶的不愁找不到活,有时走到一个庄子上,能连续干上十天八天。箍一个澡桶除吃住由东家解决之外,还可以有2到3块钱的工钱,有时还会碰到用大米、菜油抵作工钱的,这一点箍桶匠们的机制还是灵活的,不一定苛求现金交易。最让箍桶匠高兴的是到那些为女儿出嫁准备嫁妆的人家干活,因为在南方,特别是在江、浙、沪一带,有这样一个风俗习惯,就是在女儿的陪嫁中必不可少的要有两样东西,马桶和脚桶,考究一点的人家脚桶还要做成高脚的,做这类活不仅材料好、招待好,就连工钱也高些,要多少人家就给多少,再说上一两句吉利话,东家高兴还能多加几文。

然而,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塑料制的澡桶、马桶、脚桶等逐渐进入了老百姓的生活,这些塑料桶既不怕摔,也不怕漏,更不用每年去修理,因而渐渐取代了木桶,箍桶匠的生意也逐渐清淡。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更是上了一个新台阶,特别是家庭卫生间的革命,抽水式马桶,陶瓷面盆,浴缸,整体浴房等等卫生洁具的出现,加之林林总总的桑拿洗浴中心使得马桶、脚桶、澡桶等用品,不管是木料的还是塑料的统统退出了历史舞台,“箍桶噢”,“箍桶噢”的吆喝声也只能成为人们的回忆,连同马桶、脚桶一起进入了民俗博物馆。

箍桶匠 - 现代社会淡去的箍桶匠

“箍桶哎,箍桶;箍桶哎,箍桶……”曾经多么熟悉的吆喝声,如今随着人们日常器具的更新换代,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曾经繁华几代人的古镇温岭新河寺前桥街也像箍桶匠一样,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线,只有那古老的店面、精致的雕饰,还在见证着当年的繁华。在这条老街上,生意人、手艺人纷纷转行,唯独56岁的蔡仙福仍坚守着他的箍桶店。蔡师傅说,他现在是新河街最后一个箍桶匠了。

在寺前桥路72号家里,蔡师傅坐在一堆木头碎屑中,低着头忙碌着。各式各样的木桶、饭斗、面桶都做得非常精致,稳重大气,仿佛是一件件艺术品。蔡师傅工作起来非常专注,他将木块锯成大小相同的木条,同时要保证特别的弧度,木条间采用竹销连接。不用铁钉,是因为铁钉容易生锈,会腐蚀木桶。此外再留出木桶的腿,接着打箍、刨光……这样一共有几十道工序。邻居告诉我们,蔡师傅是新河街手艺最好的箍桶匠,以前生意一直很红火,全台州名气都很大,海门、路桥、玉环等地有婚嫁的,都要到蔡师傅这里定做全套木制器具嫁妆。

随着轻便、美观、实惠的塑料、不锈钢日用品的兴起,箍桶业渐渐失去了它的光华。“一个普通的不锈钢洗脸盆不到10元钱,塑料制品价格则更低,而用木头手工制作,不用说成本,光工钱就要四五十元了。谁还喜欢这笨重又单调的木器呢!”蔡师傅感慨道。

尽管现在的箍桶生意每况愈下,有时候连续几天也卖不出一个,蔡师傅仍坚守着他的手艺。

箍桶匠 - 从个人看行业未来发展

箍桶匠:在现代生活的潮流中悄然隐退

科技的发达带来生活的便利,物美价廉的塑料制品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木制手工艺物品,如今,传统的水桶、米桶、马桶、脚盆等器皿渐渐难觅踪影。那么,当年那些以制作这些物什为生的箍桶匠们,如今的境遇如何?在现代生活的潮流下,这种传统手工艺的未来又如何呢?

前不久,家住塘桥镇的陈小姐迎来了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她身披美丽的嫁衣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她的一大堆嫁妆里还有一只母亲精心为她准备的木制马桶。在年轻时尚的陈小姐看来,木制的马桶没有多大意义。然而,陈小姐的母亲告诉她:在婚嫁习俗中,马桶称为子孙桶,是最重要的一件嫁妆,象征着子孙后代绵延。

木马桶,曾是箍桶匠制造的主要产品之一。进入21世纪,抽水马桶普及之后,除了在结婚习俗中的象征意义之外,木马桶的使用价值已得不到体现了。家住塘桥镇横泾村、80岁的箍桶匠杨永根告诉记者,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抽水马桶进入千家万户,大量的塑料制品、金属制品取代了传统的脚盆、水桶、锅盖等家什,箍桶店前就门可罗雀。8年前,杨永根关闭了四十多年的圆作修理店。

在杨永根19岁那年,为了生计,他跟随恬庄的一位老师傅学习箍桶手艺。杨永根告诉记者,在那个年代,“腰缠万贯,不如薄技在身”的观念深入人心,而箍桶匠是人们羡慕的好营生:不仅收入不低,生意还自动送上门来。经过了7年的艰苦学习后,他正式学满出师,成为一名手艺精湛的箍桶匠,并在妙桥开了家店铺,专卖自己制作的木制物品,并承接修理家什的工作。

在杨永根的记忆里,以前,箍桶匠很受欢迎,因为农村里家家户户都要用到箍桶匠制作的家什。尤其是有人家要嫁女儿时,箍桶匠更是必不可少。杨永根告诉记者:“以前,讲究的人家嫁女儿,总要请箍桶匠带着工具前往人家制作十几件物品:马桶3个,脚盆3个,饭桶2个,还要有米桶、洗衣桶等,共要花费600多元呢。其中,马桶是最重要的一件嫁妆,再寒酸的人家也要陪嫁马桶。”

由于杨永根手艺好,他的店铺生意特别好,一年到头都在制作木制品。但是,箍桶匠赚的都是辛苦费。杨永根告诉记者,即使是他这样手艺熟练的箍桶匠,制作一个马桶,从选料、剖料、拼缝、平整、制作底部、抛光、起线条到箍铁条,也需要整整2天时间。

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机器加工的普及,在塑料制品、铝制品的冲击下,箍桶匠制作的产品越来越廉价了。杨永根告诉记者:“以马桶来说,以前能卖50元一个,现在只能卖二三十元钱了,越来越赚不到钱了。”

杨永根曾经收过3个徒弟,他想把一身的手艺传下去。然而,由于箍桶生意越来越冷清,箍桶制品的市场越来越小,徒弟们早就转行不干了。老杨自从8年前关闭店铺后,就在家里过起了清闲的老年生活,偶尔帮人家修理饭桶、脚盆。他说:“来找我修理的基本上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没有一个年轻人来找我修理木器的。”

看着如今箍桶制品遭冷落,杨永根失落之余也有自己的看法:木制的生活用品有着塑料或者金属器具难以企及的优点,木制品透气性好,放东西不易变质;农田里施肥时用木桶装化肥,在太阳下晒也很难融化;木桶装热水即使在冬天水也不太容易冷。但是在由各种新型材料制成的物品的冲击下,箍桶产品的一成不变、外观守旧、不轻巧、做工耗时等因素导致了它被淘汰:抽水马桶替代了传统的木马桶,不锈钢锅盖替代了木锅盖,塑料脚盆替代了木脚盆,这些变化都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也是一种时代的进步。

只是,很多时候,当杨永根小心翼翼地拿出那些他曾经赖以为生的斧子、铁锯、刨子、铁凿、铁锤等一大箱子的工具,轻轻地抚摸着这些经历了岁月的洗礼、被摩擦得发亮的工具,他常常感慨:不知道这些传统的手工艺该由谁来传承?

箍桶匠 - 箍桶技术面临失传

箍桶的活太苦了。现在的孩子都不肯继承箍桶技术的衣钵。而且现在居民都住进了高楼大厦,箍桶匠想进小区箍桶,物管会阻止。而且用塑料桶、瓷桶、金属盆的越来越多。但木桶的好处是其他桶无法替代的。但是,箍桶术恐怕就要从此失传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新的职业IT人才等,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涌现。也正是因为社会的进步,有些老行当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渐去渐远。如老虎灶、白铁匠、剃头挑子、弹棉花、磨剪镪菜刀……但它们确实曾兴盛一时,有很多人为此劳碌一生。这些业者用自己的双手丰富着人们的生活。[2]

基本含义
指擅长制造箍桶的工匠。比喻善于处理复杂事务或解决困难问题的人。
详细解释
箍桶匠是指擅长制造箍桶的工匠。箍桶是用箍子将木板箍在一起制成的桶,制作过程繁琐复杂,需要工匠有高超的技艺和经验。因此,箍桶匠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善于处理复杂事务或解决困难问题的人。
使用场景
箍桶匠这个成语通常用于赞美那些具有高超技艺和经验的人,尤其是在处理复杂或困难问题时。它可以用来形容各行各业中的专业人士,例如医生、工程师、律师等。同时,箍桶匠也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善于解决人际关系问题、处理复杂人情事的人。
故事起源
箍桶匠这个成语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木桶制作工艺。制作箍桶需要将木板用箍子箍在一起,这个过程需要工匠有熟练的技艺和经验。因此,箍桶匠这个成语形容那些善于处理复杂事务或解决困难问题的人。
词语结构
主要由“箍桶匠”三个词组成的四字成语。
例句
1. 他在团队中就像一位箍桶匠,总是能够解决各种问题。2. 这位律师是一位真正的箍桶匠,他总能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想象一个箍桶匠在制作箍桶的场景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箍桶匠善于处理复杂的木桶制作过程,从而引申到善于处理复杂事务或解决困难问题的人。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箍桶匠相关的文化和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古代木桶制作工艺的发展和技术特点。同时,也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巧匠”、“名匠”等,进一步丰富词汇和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爸爸在家里就像一位箍桶匠,总是能够解决各种问题。2. 初中生:她是我们班级的箍桶匠,经常帮助我们解决学习上的困难。3. 高中生:我希望将来成为一名箍桶匠,用我的技艺为人们制作出精美的木桶。4. 大学生:他在团队中就像一位箍桶匠,总是能够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0)
诗文中出现“箍桶匠”的诗词

元旦读邸钞辄题其后

摐金救日已荒唐,艮地风来寿未央。

试问青城箍桶匠,三阳失位是何祥。

(0)
诗词分类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诗人
潘耒 郑梦周 张谓 陆容 陈人杰 许敬宗 刘铭传 范致虚 王士祯 赵令畤 徐陵 李九龄 杨炎正 孙星衍 赵葵 潘尼 谢道韫 武则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