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删改修订。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唐子西》:“ 蜀 人 吴师孟 醇翁 《金牛驛》辨之以诗云:‘唱奇腾怪可删修,争奈常情胜谬悠。’”《宋史·刑法志一》:“ 蔡京 当国,欲快己私,请降御笔,出於法令之外,前后牴牾,宜令具録付编修敕令所,参用国初以来条法,删修成书。”
- 基本含义
- 删除和修订。
- 详细解释
- 删修是指删除不必要的内容,对已有的内容进行修订和改进。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文稿、文件或文章的修改和修订过程。
- 故事起源
- 删修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的写作过程。在古代,文人们常常会进行反复的修改和润色,以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完美。他们会删除一些不必要的内容,修正错误,使作品更加精炼。因此,删修这个成语就形象地描绘了这个过程。
- 词语结构
- 删修是由两个意义相近的动词组成的成语,形式为“删 + 修”。
- 例句
- 1. 他花了很多时间在删修他的小说,最终得到了一个精彩的结局。2. 这篇论文经过多次删修,才变得更加凝练和有说服力。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删修的发音“shān xiū”与“山秀”进行联想,想象一座美丽的山峰被修剪和修饰,使其更加优美和完美。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文学创作和写作相关的成语,如“点石成金”、“画龙点睛”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写作文的时候,会先写下来,然后再删修一些不太好的地方。2. 初中生:老师让我们把作文进行删修,去掉一些不必要的内容,使文章更加简洁明了。3. 高中生:我花了很多时间在删修我的小说,希望能够得到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