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受到月光的照临。 唐 李白 《经离乱后赠江夏韩太守良宰》诗:“窥日畏衔山,促酒喜得月。” 宋 王阮 《和陶诗六首·和归田园》:“野旷易得月,谷虚常带烟。” 宋 俞文豹 《清夜灵》:“ 范文正公 镇 钱塘 ,兵官皆被荐,独巡检 苏麟 不见録,乃献诗云:‘近水楼臺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公即荐之。”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容貌或事物的状态好像得到了月亮的光辉一样美丽和完美。
- 详细解释
- 成语“得月”是由形容词“得”和名词“月”组成。月亮是古代文人墨客常用的意象,被赋予了美丽、纯洁和神秘的象征意义。因此,得到月亮的光辉,意味着具有美丽和完美的特质。
- 使用场景
- 一般用来形容人的容貌或事物的状态非常美丽和完美,可以用于赞美某人的外貌或描述事物的优美程度。
- 故事起源
- 成语“得月”最早出现在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的《文选·萧纲》中。故事中,萧纲形容一个美丽的女子时使用了“得月”这个比喻,形容她的容貌美丽如月光一样。后来,这个比喻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 + 名词
- 例句
- 1. 她的容貌美丽如花,简直是得月。2. 这幅画的色彩搭配非常和谐,美丽得像得月一样。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得月”与美丽的月亮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或事物具有月亮一样的美丽和完美,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美丽和完美相关的成语,如“如花似玉”、“美如冠玉”等,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的脸蛋红润,笑起来就像得月一样美丽。2. 初中生:这幅画的色彩搭配非常和谐,美丽得像得月一样。3. 高中生:她的舞姿优美动人,整个舞台都被她的表演点亮了,简直是得月。4. 大学生:他的音乐作品旋律优美,听起来就像得月一样动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