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抚膺常用于表达自责、懊悔、惋惜等情感。它可以用于描述个人的过失、失误或错误判断,并表达内心的懊悔和自责。例如,在工作中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后,可以说“我真是抚膺不已,深感愧疚”。
- 例句
- 1. 我抚膺悔不当初,真是错失了一个好机会。2. 他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抚膺自责了许多天。
- 基本含义
- 抚摸胸口,表示悲痛、懊悔或惊奇。
- 基本解释
抚摩或捶拍胸口。表示惋惜、哀叹、悲愤等。《列子·说符》:“昔人言有知不死之道者, 燕 君使人受之,不捷,而言者死……有 齐子 亦欲学其道,闻言者之死,乃抚膺而恨。” 晋 潘岳 《哀永逝文》:“嫂姪兮慞惶,慈姑兮垂矜,闻鸣鸡兮戒期,咸惊号兮抚膺。” 唐 李白 《蜀道难》诗:“捫参歷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四年》:“明日,吏以 郁 死告, 殷 抚膺大慟。” 孙中山 《檀香山兴中会成立宣言》:“堂堂 华 下,不齿於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能无抚膺!”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抚膺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悔过自新”、“自责”、“懊悔”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抚膺悔不当初,没有好好学习。2. 初中生:考试前没有复习,现在抚膺自责。3. 高中生:我抚膺长叹,没有珍惜高中时光。4. 大学生:我抚膺悔不当初,没有选修这门有趣的课程。
- 故事起源
- 抚膺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鹿鸣》:“鹿鸣于食野,人心思矣,言秣之乐,思其报矣。抚膺长叹,永息内怀。”这首诗描绘了一只鹿在野外吃草时发出叫声,引起人们的思绪万千。诗中的“抚膺长叹”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内心的悲痛和惋惜之情。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抚膺”与“悔不当初”这个成语联系起来记忆,因为抚膺常用于表达悔不当初的情感。
- 词语结构
- 四字成语,由“抚”和“膺”两个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抚膺是一个四字成语,由“抚”和“膺”两个字组成。抚指抚摸,膺指胸口。抚膺原本指用手抚摸自己的胸口,表示内心的悲痛、懊悔或惊奇。后来,这个成语引申为对自己的过失或错误感到懊悔和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