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审音这个成语可以用于描述对声音的仔细辨别和判定的情况。例如,在语言学习中,我们需要审音来正确发音和理解语音;在音乐领域,我们需要审音来判断音符的准确性;在司法领域,法官需要审音来判定证词的真实性等等。
- 例句
- 1. 在学习外语时,我们要注意审音,以确保发音的准确性。2. 这位音乐老师非常擅长审音,能够准确地判断音符的高低和持续时间。
- 基本含义
- 审查声音,指对声音进行仔细的辨别和判定。
- 基本解释
(1).辨别音调。《礼记·乐记》:“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 清 吴伟业 《八风诗·南风》:“ 师旷 审音吹不竞, 钟仪 怀土操谁传。”
(2).通晓诗的音韵。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二:“六朝以来,黄钟瓦缶,审音者自能辨之。”
(3).审定字的读音。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宾白》:“古人造字审音,使居平仄之介。”
(4).谓识别清议之声、舆论之声。 金松岑 《心声》:“斯音也。号召众籟之喑噎,披豁群窍之聋瞶……有善审音者,入吾国,遘我士,可以悚然而退,不得曰国无人国无人矣。”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审音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语音学、音乐理论等相关知识,以提高自己对声音的辨别和判定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需要审音来正确发音。2. 初中生:老师经常审音来判断我们的朗读是否准确。3. 高中生:在学习外语时,我们需要仔细审音,以确保语音正确。4. 大学生:音乐老师教我们如何审音,以达到更高的音乐表演水平。5. 成年人:在法庭上,法官需要审音来判断证词的真实性。
- 故事起源
- 关于审音的起源故事有很多版本,其中一个版本是跟古代官员有关的。相传在古代,官员需要审查民众的言辞和声音,以确定是否有违法之处。如果民众的言辞和声音没有问题,就被称为“审音合格”。这个成语就是从这种情境中衍生出来的。
- 记忆技巧
- 记忆成语“审音”的技巧可以是将其与审查声音的意思联系起来。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位官员,正在仔细地审查民众的言辞和声音,以确保没有违法之处。
- 词语结构
- 审音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审”和名词“音”组成。动词“审”表示审查、辨别的意思,名词“音”表示声音。两个字合在一起,表示对声音进行仔细的辨别和判定。
- 详细解释
- 审音是由“审”和“音”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对声音进行仔细的辨别和判定。在古代,审音主要是指官员对民众的言辞和声音进行审查,以确定是否有违法或不当之处。现代社会中,审音更多地指对语音、音乐等声音进行辨别和判断,以确保其正确性和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