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缺乏真实性、实质性的情况。常用于批评那些只注重外表而缺乏内涵的人或事物。
- 例句
- 1. 他的演讲只是空洞的庸虚之词,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内容。2. 这个电视节目充斥着庸虚的娱乐元素,缺乏深度思考的价值。
- 基本含义
- 庸俗虚浮,没有实质内容或真实价值。
- 基本解释
(1).才能低下,学识浅薄。自谦之词。《陈书·高祖纪上》:“ 高祖 泣谓 休悦 曰:‘僕本庸虚,蒙国成造。’”《北史·儒林传下·刘炫》:“以此庸虚,屡动宸眷;以此卑贱,每升天府。”《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二年》:“吾以庸虚,受兹顾命。” 胡三省 注:“庸,言身无所能,虚,言胸中无所有;谦词也。” 清 方东树 《答叶溥求论古文书》:“虽僕庸虚,其敢復顾时人讥笑,畏忌衔忍,不一吐所怀,以答高义,塞厚望耶?”
(2).指学识浅陋、才能低下的人。自谦之词。 宋 苏轼 《贺提刑马宣德启》:“畴咨明哲,宣布厚恩。匪惟凋瘵之获苏,抑亦庸虚之知勉。”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庸虚相关的成语,如“虚有其表”、“庸人自扰”等,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承诺只是庸虚的空话,没有任何实际行动。2. 初中生:这个商家的广告夸大了产品的效果,是一种庸虚的宣传手段。3. 高中生:这个社交平台上的热门话题大多是庸虚的八卦新闻,缺乏真实的价值。4. 大学生:他的研究成果只是庸虚的学术论文,没有实质性的创新。5. 成年人:那个政客的演讲只是庸虚的政治口号,没有真正解决问题的能力。
- 故事起源
- 庸虚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逍遥游》一篇中。庄子在这篇文章中描述了一个人的逍遥境界,其中提到了“庸虚无用之物”。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形容那些虚浮、空洞的人或事物。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庸虚”这个成语的发音和含义。庸虚的发音与“勇徐”相似,可以想象一个人勇敢地走在徐徐微风的夏天,而周围却是虚幻、没有实质的景象。
- 词语结构
- 庸虚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 详细解释
- 庸指平庸、平凡,虚指空洞、没有实质。庸虚形容人或事物缺乏真实、实质性的内容,只有表面上的华丽或虚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