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用于形容一个人为了国家或集体的利益,不顾个人的生死和幸福。
- 例句
- 1. 他是一个苟利国家的人,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2. 在面对困难时,他不会因为个人的祸福避开,而是勇往直前。
- 基本含义
- 为了国家的利益,不顾生死,不因祸福而回避。
- 基本解释
贪求不正当的利益。《淮南子·人间训》:“贤主不苟得,忠臣不苟利。”《文选·任昉<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进思必告之道,退无苟利之专。” 刘良 注:“退不苟且於利以专擅其事。”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上:“何乃苟利从欲,刼掠为功?”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类似意义的成语,如“舍生忘死”、“视死如归”等,来扩展对于为国家奉献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做一个苟利国家的人,为了国家的繁荣发展努力学习。2. 初中生:面对困难,我们不能因为个人的祸福避开,要勇往直前,苟利国家的利益。3. 高中生: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要有为国家的利益不顾个人得失的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是孔子的学生颜回在鲁国被贬为庶人后写给孔子的一封信中的一句话。颜回在信中表达了他为了国家利益不计个人得失的决心。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的关键词“苟利国家生死以”与其含义“为了国家的利益不顾生死”进行联想记忆。可以想象自己为了国家的利益,不顾生死的奉献精神。
- 词语结构
- 成语的结构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其中“苟利国家生死以”表示为了国家的利益不顾生死,而“岂因祸福避趋之”表示不因祸福而回避。
- 详细解释
- 这个成语表示为了国家的利益,不计较个人的生死和祸福,毫不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