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8日(农历四月初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一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苟利的词语解释
苟利的意思
拼音:gǒu lì    注音:ㄍㄡˇ ㄌㄧˋ
使用场景
用于形容一个人为了国家或集体的利益,不顾个人的生死和幸福。
例句
1. 他是一个苟利国家的人,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2. 在面对困难时,他不会因为个人的祸福避开,而是勇往直前。
基本含义
为了国家的利益,不顾生死,不因祸福而回避。
基本解释

贪求不正当的利益。《淮南子·人间训》:“贤主不苟得,忠臣不苟利。”《文选·任昉<为范始兴作求立太宰碑表>》:“进思必告之道,退无苟利之专。” 刘良 注:“退不苟且於利以专擅其事。”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上:“何乃苟利从欲,刼掠为功?”

延伸学习
可以了解其他类似意义的成语,如“舍生忘死”、“视死如归”等,来扩展对于为国家奉献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做一个苟利国家的人,为了国家的繁荣发展努力学习。2. 初中生:面对困难,我们不能因为个人的祸福避开,要勇往直前,苟利国家的利益。3. 高中生: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要有为国家的利益不顾个人得失的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是孔子的学生颜回在鲁国被贬为庶人后写给孔子的一封信中的一句话。颜回在信中表达了他为了国家利益不计个人得失的决心。
记忆技巧
可以将成语的关键词“苟利国家生死以”与其含义“为了国家的利益不顾生死”进行联想记忆。可以想象自己为了国家的利益,不顾生死的奉献精神。
词语结构
成语的结构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其中“苟利国家生死以”表示为了国家的利益不顾生死,而“岂因祸福避趋之”表示不因祸福而回避。
详细解释
这个成语表示为了国家的利益,不计较个人的生死和祸福,毫不退缩。
(0)
诗文中出现“苟利”的诗词

赴戍登程口示家人二首·其二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0)

费元诗

义事久不见,将谓民风漓。

有此费元者,秦人何可欺。

嗟嗟逆旅邻,平昔昧所知。

瘐死怜顷暂,给饘活其饥。

傍窥妄讥议,将利室中姿。

邻后愿奴报,夫妇自同来。

元曰非奴利,苟利非我为。

掉头略不顾,天地知吾私。

至此嫌猜尽,君子未尝移。

所薄既云厚,厚者宜过之。

兄氏没永平,讣达肝肠摧。

哀痛出天性,殒绝岂自期。

或谓不可训,若挞阋墙儿。

斯人今已矣,其骨当为芝。

其魄当为云,祥瑞昭明时。

况是有贤嗣,天报信不差。

尚有千载后,名从青竹垂。

(0)

挽吴可读联

吮血写孤忠,莫大文章,哀感行路;

攀髯毕臣志,苟利社稷,死重泰山。

(0)

淮北行

汉安县官擅煮海,牢盆计臣持国宪。

关中豪姓皆素封,强干弱枝谋岂远。

江淮自昔拥盐利,乱后公私叹重困。

建瓴蜀船势莫御,齐豫捆输亦殊健。

翳我追维陵替由,商面改票票改贩。

长沙经济世无匹,救弊权宜暂相遁。

湘乡戡乱务宽大,一时纲举从谦逊。

正阳五河假苗李,反侧羁縻难具论。

承平官吏病因陋,比量淮南更滋蔓。

载盐即以船守轮,盐难周转船久顿。

劳则思善逸则淫,盗卖夤缘毋乃溷。

积重忍隐戒铤走,剜肉补疮亏巨万。

典鬻俱尽且兔脱,始知水懦为民恨。

当时亦有经营议,斤斧未终梗初愿。

美意中隳悔莫追,颓波日靡谁当挽。

变迟祸大古有训,民难图始谋方寸。

改张安得尽人意,苟利君民敢辞怨。

古者商与国有盟,庸次比耦终无懑。

周卫肇牵重服贾,讵狃积习昧言巽。

三占从二弗汝徇,千仓万箱正营建。

通均合作仿彻田,本末相维若徵券。

众擎易举始无亟,众志成城畴敢慁。

观成为报老尚书,日影量砖料健饭。

众商乐业官课最,明年我亦占肥遁。

(0)

晨兴二首·其一

冬夕宜晚睡,夏日思晨兴。

磊落明星高,苍凉朝日升。

正襟坐堂上,有几不敢凭。

陈前圣人书,凛如蹈渊冰。

平生不苟利,岂独畏友朋。

长饥君勿诮,人各有不能。

(0)

周五声调曲二十五首.商调曲四首·其八

君以宫唱。宽大而谟明。臣以商应。闻义则可行。

有熊为政。访道于容成。殷汤受命。委任于阿衡。

忠其敬事。有罪不逃刑。诵其箴谏。言之无隐情。

有刚有断。四方可以宁。既颂既雅。天下乃升平。

专精一致。金石为之开。动其两心。妻子恩情乖。

苟利社稷。无有不尽怀。昊天降佑。元首唯康哉。

(0)
诗词分类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诗人
吴承恩 曾棨 柳公权 王褒 万俟咏 商辂 华蘅芳 张宇初 崔峒 独孤及 景翩翩 王安国 令狐楚 李珣 刘迎 金农 黄姬水 贺双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