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翦烛通常用于描述年轻人才华横溢,却因早逝而令人惋惜的情况。可以用于描述艺术家、文学家、音乐家等早逝的才华。
- 例句
- 1. 他是一位翦烛的艺术家,年纪轻轻就离世了。2. 这位年轻的作家因车祸而翦烛,让人惋惜不已。
- 基本含义
- 翦烛指的是剪掉蜡烛的烛芯,比喻英年早逝。
- 基本解释
语出 唐 李商隐 《夜雨寄北》诗:“何当共翦西牕烛,却话 巴山 夜雨时。”谓剔烛芯。后以“翦烛”为促膝夜谈之典。 元 杨载 《题火涉不花同知画像》诗:“鷫鸘裘暖鸣鞭疾,翡翠帘深翦烛频。”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文化中的成语,可以深入研究《诗经》和其他古代文学作品,其中包含了许多有趣的成语和典故。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爷爷因病去世了,他是一位翦烛的老师。2. 初中生:这位年轻的篮球运动员因意外事故而翦烛,让人惋惜不已。3. 高中生:这位年轻的科学家因疾病而翦烛,他的研究成果将永远被怀念。
- 故事起源
- 翦烛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北山》中。这篇诗描绘了一个祭祀仪式,祭祀者在祭祀结束后剪断蜡烛的烛芯,意味着祭奠仪式的结束。后来,人们将翦烛比喻为年轻人英年早逝,表达对才华横溢而过早离世的人的惋惜之情。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想象一个年轻人在吹灭自己的生日蜡烛,表示他的英年早逝,这样可以帮助记住翦烛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翦烛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翦”和名词“烛”组成。
- 详细解释
- 翦烛一词出自《诗经·小雅·北山》中的《翦烛》篇,原指为了祭奠先人而剪断蜡烛的烛芯。后来,翦烛逐渐演变为比喻年轻人英年早逝,才华横溢的人过早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