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西斜的落月。《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秋歌八》:“凉风开窓寝,斜月垂光照。” 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诗:“斜月沉沉藏海雾, 碣石 瀟湘 无限路。” 清 龚自珍 《导引曲》词之二:“怊悵緑梅花下路,半襟斜月不知寒,凤屧过阑干。” 茅盾 《子夜》三:“她们这一伙,满脑子是俊伟英武的骑士和王子的影像,以及海岛、古堡、大森林中,斜月一楼,那样的‘诗意’的境地。”
(2).喻女子的眉毛。 明 叶小鸾 《艳体连珠·眉》:“独写春山,入 锦江 而望远;双描斜月,对寳镜而增妍。”
- 基本含义
- 指月亮不是圆满的状态,而是呈现出一种斜倚或半圆形的形状。
- 详细解释
- 斜月一词可以用来形容月亮的形状,也可以引申为形容事物不完整或不圆满的状态。在文学作品中,斜月常常用来表达人生的不完美和遗憾。
- 使用场景
- 斜月一词常用于诗词、歌曲和散文等文学作品中,用来描绘自然景观或表达人情世故。同时,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的不完美或不圆满的状态。
- 故事起源
- 斜月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斯干》中,用来描绘月亮的形状。后来,斜月逐渐成为文人墨客喜欢使用的意象,用来表达人生的不完美和遗憾。
- 词语结构
- 斜月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斜”和“月”两个词组成。
- 例句
- 1. 月儿斜挂在天空,映照着大地的寂静。2. 他的眉宇间透露出一丝斜月般的忧伤。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月亮形状相关的形象进行联想记忆,比如将斜月形状与一个倾斜的半圆形联系起来。同时,可以结合诗词或歌曲中的相关描述,加深对斜月的记忆。
- 延伸学习
- 1. 深入学习中国古代诗词,了解斜月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2. 研究其他与月亮形状相关的成语,比如“半月弯”、“残月”等。3. 了解不同文化中对月亮的象征意义和传说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今天晚上的月亮好像一个斜月,看起来很奇特。2. 初中生:他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斜月般的忧伤,让人感到心疼。3. 高中生:她的微笑像一轮斜月,给人一种温暖而又淡然的感觉。4. 大学生:这个社会并不完美,总有一些斜月般的事情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