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亦作“ 足共 ”。过度谦敬,以取媚于人。《论语·公冶长》:“巧言、令色、足恭, 左丘明 耻之, 丘 亦耻之。”《汉书·赵敬肃王刘彭祖传》:“ 彭祖 为人巧佞,卑諂足共。” 颜师古 注:“共读曰恭。足恭,谓便辟也。” 清 孙枝蔚 《讥老翁》诗:“南隣一老翁,足恭尔何求?朝扣富人门,夜饮富人楼。” 汪敬熙 《一个勤学的学生》:“将军越夸奖他,他愈做出足恭的样儿。”
- 基本含义
- 指态度非常恭敬,非常谦虚。形容对人或事非常恭敬谦逊。
- 详细解释
- 足恭是由“足”和“恭”两个字组成的,其中,“足”表示非常,十分之意,“恭”表示恭敬,谦虚。这个成语表示对人或事物非常恭敬,态度十分谦逊。
- 使用场景
- 足恭常用于形容人对长者、上级、师长等表示极高的尊敬和恭敬。也可用来形容对他人的意见或批评持谦虚态度,虚心接受并改正错误。
-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当时,鲁国的昭公被楚国打败,昭公非常伤心,他认为自己对不起国家和百姓,于是下令让大家不要为他举行任何葬礼,只要他死了,就把他的尸体直接扔进大海里。当时,昭公的臣子孔子非常敬重昭公,但是他非常恭敬,不敢违背昭公的遗愿,所以他没有为昭公举行任何葬礼。这个故事说明了足恭的含义,即对长者或上级的极高尊敬和恭敬。
- 词语结构
- 足恭的结构是“足+恭”。
- 例句
- 1. 学生们对老师非常足恭,从不敢有丝毫不敬之意。2. 他在工作中对待每一个任务都足恭,非常谦虚。3. 他在面对批评时总是足恭,虚心接受并改正错误。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足”字理解为“非常”的意思,将“恭”字理解为“恭敬”的意思,结合故事起源中孔子对昭公的敬重和恭敬,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恭敬、谦虚相关的成语,如“恭维”、“虚心”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对老师足恭地鞠躬表示感谢。2. 初中生:同学们都对班主任足恭,从不敢有不敬之意。3. 高中生:在面试时,我对面试官足恭地回答问题,表现出了我对这份工作的真诚和谦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