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鲠峭一词常用于描述严寒的天气、寒冷的环境或严峻的气氛。可以用来形容冬天的严寒、高山的寒冷、寒风凛冽等情况。
- 例句
- 1. 冬天的北方地区常常鲠峭寒冷,需要注意保暖。2. 高山上的空气鲠峭刺骨,让人不敢大声说话。
- 基本含义
- 形容寒冷刺骨、严寒凛冽。
- 基本解释
刚正峭直,正直严峻。《新唐书·卓行传赞》:“ 德秀 ( 元德秀 )以德, 城 ( 阳城 )以鯁峭, 图 知命,其志凛凛与秋霜争严,真丈夫哉!”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六月》:“ 靖康 间号开言路,遇有议论鯁峭者輒加远窜,其实所以塞之也。” 宋 叶适 《故吏部侍郎刘公墓志铭》:“临事鯁峭,除民疾痛,刚果立发,必达其志而后已。”
骾峭:刚直严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贾奉雉》:“ 贾 为人骾峭,不避权贵。”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寒冷相关的成语,如“寒冰”、“冰雪”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冬天的天气鲠峭,我穿上厚厚的棉衣才能出门。2. 初中生:北方的冬天非常鲠峭,风一吹就能感受到寒意。3. 高中生:寒冷的冬夜,大街上空无一人,鲠峭的风吹得人心惊胆战。
- 故事起源
- 鲠峭这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双调·鲠鱼引》,该作品是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作品。其中有一句“鲠峭金风候,肃杀分寒归”,描述了寒风凛冽的景象。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鲠峭这个词语与严寒的环境联系起来,想象寒风凛冽的景象,加深记忆。
- 词语结构
- 鲠峭是由两个形容词组成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 详细解释
- 鲠峭是由“鲠”和“峭”两个字组成的成语。“鲠”指的是寒冷刺骨,形容寒冷严峻;“峭”指的是陡峭、高耸,形容山势险峻。鲠峭形容寒冷刺骨、严寒凛冽的气候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