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公众的凭信;公家的信用。《慎子·威德》:“故蓍龟所以立公识也,权衡所以立公正也,书契所以立公信也,法制礼籍所以立公义也,凡立公所以弃私也。”《人民日报》1951.9.30:“基层单位应将交款者的姓名,交款数目及银行所发给的收款单据全部公布,以昭公信。”
- 基本含义
- 指公众对某个机构、组织或个人的信任和信赖。
- 详细解释
- 公信是由“公”和“信”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公”表示公众、社会,而“信”表示信任、信赖。公信指公众对某个机构、组织或个人的信任和信赖,是一种良好的社会声誉和信用。
- 使用场景
- 公信通常用来描述一个机构、组织或个人在社会上赢得的信任和声誉。可以用于夸奖和赞扬那些拥有良好公信的人或机构,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失去公信的人或机构。
- 故事起源
- 公信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在古代社会,人们非常重视公众的信任和声誉,因为这关系到一个人或组织的地位和能力。因此,公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和标准,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 词语结构
- 公信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 1. 这家公司一直秉持公信,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任。2. 他的言行举止都十分正直,深受同事们的公信。3. 政府要加强自身的公信度,以提高民众的信任感。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公众信任和声誉相关的场景进行联想来记忆公信这个成语。例如,想象一个人站在一个广场上,公众围绕着他,表示对他的信任和信赖,这样可以帮助记忆公信的意思。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公信相关的成语,例如“公正廉明”、“信誉卓著”等,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公信概念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是我们学校的公信人物,我们都非常信任她。2. 初中生:我们班的班长一直以来都表现得很有公信,同学们都愿意听从他的安排。3. 高中生:政府应该加强公信建设,提高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度。4. 大学生:在商业领域,一个企业的公信度对于其发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