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4日(农历三月廿七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赫蹏的词语解释
赫蹏的意思
拼音:hè dì    注音:ㄏㄜˋ ㄉㄧˋ
使用场景
赫蹏常用于形容声音、歌声、演讲等有力而引人注意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行走时的脚步声或动作有力。
例句
1. 他的歌声赫蹏,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的心。2. 演讲者的声音赫蹏,让人听得一清二楚。3. 他走路时的脚步声赫蹏,整个走廊都能听见。
基本含义
形容声音洪亮而有力,引人注目。
基本解释

亦作“ 赫蹄 ”。古代称用以书写的小幅绢帛。后亦以借指纸。《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 武 ( 籍武 )发篋中,有裹药二枚,赫蹏书。” 颜师古 注:“ 邓展 曰:‘赫音兄弟鬩墙之鬩。’ 应劭 曰:‘赫蹏,薄小纸也。’”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七:“《赵后传》所谓‘赫蹏’者,注云‘薄小纸’,然其寔亦縑帛。”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 三代 之人必习为词命,童子入小学则教以应对,盖赫蹏未兴,赤牘未削,一切利害事宜皆面陈而口宣之。” 清 尤侗 《纪赈》诗:“赫蹄重封裹,筐篋与山齐。”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夫上世无竹帛赫蹏,独取陶瓦任文籍之用。”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形容声音的成语,如“雷鸣般的掌声”、“如雷贯耳”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上课时的声音赫蹏,我们都能听得很清楚。2. 初中生:比赛时观众的欢呼声赫蹏,让运动员更加有动力。3. 高中生:演讲者的声音赫蹏,让我们对他的观点更加深信不疑。
故事起源
赫蹏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名叫赫蹏的武将,他声音洪亮而有力,让人印象深刻。后来,人们就用“赫蹏”来形容声音洪亮而有力的情况。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走路时的脚步声非常响亮,引人注目,这样就能记住“赫蹏”的含义。
词语结构
动词+动词
详细解释
赫蹏是由动词“赫”和动词“蹏”组成的成语。赫的意思是声音洪亮,蹏的意思是迈步行走。赫蹏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力,引人注目。
(0)
诗文中出现“赫蹏”的诗词

六月十四日后殿侍立新永康太守成嘉甫朝辞奏

严精伐鼓趋晨鸡,龙媒戒仗喑无嘶。
宰臣奏事左墄降,史臣曳履东阶跻。
永康太守臣申之,上殿音吐干虹蜺。
曰臣前领大农簿,试郡得请今当西。
鞑人求通反其使,金人匿壮招叶携。
勿言残金继前好,将贰鞑靼摇青齐。
时将有反事有间,玩岁愒日忧噬脐。
皇帝瞿然日是是,伸颐颔首天听低。
贴黄更请磔叛将,褒恤死事不可稽。
散关皂郊已平地,白环黄牛犹溃堤。
分台列阃越秦视,体统涣散人情睽。
上云私意误大事,谆谆切切重提撕。
申之又言故臣丙,昔尝有德于坤倪。
上雇指臣曰安丙,申之顿首如含凄。
纷纷交情异生死,独此推本祛群迷。
臣时张拱立帝傍,螭头恨无千赫蹏
为王留行力不足,戴目处此羞梁鹈。
宫无小大莫非事,勇为天子绥群黎。
天如有意听臣归,问天重乞青玻瓈。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沈自晋 王琼 朱栴 罗贯中 施耐庵 元顺帝 元文宗 杨景贤 商衟 高茂卿 岳伯川 邾仲谊 庾吉甫 脱脱 李寿卿 汪元亨 高文秀 不忽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