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十分严格。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北场口语之多》:“凡其同乡, 江 南四府监生卷皆另为一束记认之。不派房,不批閲,自谓极其积严,以故 三吴 遂无一人得售。”
- 基本含义
- 指事物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变得严重或严峻。
- 详细解释
- 积严是由动词“积”和形容词“严”组成的成语。积指事物逐渐累积、堆积;严指严重、严峻。积严表示事物逐渐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变得严重或严峻。
- 使用场景
- 积严常用于形容问题、矛盾、疾病等在长时间的积累之后,达到了无法忽视或解决的严重程度。常用于描述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环境问题等。
- 故事起源
- 积严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商君列传》中。故事中,战国时期的秦国政治家商鞅,提出了一种对政治制度进行改革的方法,即“积小而为大”。他认为,国家的改革应该从小事做起,逐渐积累成大的成果。这个理念后来演变为成语“积严”。
- 词语结构
- 动词 + 形容词
- 例句
- 1. 这个问题已经积严到了无法回避的地步。2. 这个疾病积严了,需要及时治疗。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积严”拆分为“积”和“严”两个部分。可以想象一个水坝逐渐积累了很多水,水坝的压力变得非常严重,从而引发了一场洪水。通过这个形象化的记忆,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积严”相关的成语,如“积少成多”、“积毁销骨”等。同时,也可以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家商鞅的历史和思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都要做作业,积严了就能考好成绩。2. 初中生:环境污染问题积严了,我们应该采取行动保护环境。3. 高中生:社会矛盾积严了,需要政府采取措施解决。4. 大学生:经济危机积严了,我们需要创新创业来推动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