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江西 庐山 的别称。 唐 孟浩然 《彭蠡湖中望庐山》诗:“中流见 匡阜 ,势压 九江 雄。” 唐 刘轲 《庐山黄石岩院记》:“古老有言曰:太极之气积而为山岳,洩而为川瀆。然则 匡阜 之气,其大也乎?” 唐 李德裕 《大孤山赋》序:“余剖符 淮 司,道出 蠡泽 。属江天清霽,千里无波;点 大孤 於中流,昇旭日於 匡阜 。不因左官,岂遂斯游?”
- 基本含义
- 匡正错误,纠正过失。
- 详细解释
- 匡阜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它的基本含义是匡正错误,纠正过失。匡阜指的是纠正国家或个人的错误行为,使其回归正轨。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有责任心的人积极参与纠正社会或个人的错误,以维护社会的正义和公平。
- 使用场景
- 匡阜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勇于批评和纠正错误,以维护公正和正义的行为。它可以用在各种场景中,比如政治、教育、社会等。例如,当一个政府官员揭露并纠正了一项不公正的政策时,可以使用匡阜来形容他的行为。
- 故事起源
- 匡阜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据传,在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个名叫匡阜的大夫,他勇于批评国君的错误决策,并提出了明智的建议。他的行为得到了国君的认可和接纳,国家因此得以纠正错误,恢复正常秩序。后来,人们将他的名字作为成语,用来形容纠正错误的行为。
- 词语结构
- 成语“匡阜”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匡”是动词,“阜”是名词。结构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记忆。
- 例句
- 1. 他勇于批评上级的错误决策,真是匡阜之才。2. 这位律师专门从事纠正社会不公的工作,他是一位真正的匡阜者。
- 记忆技巧
- 为了记忆成语“匡阜”,可以联想“扶正”,即扶正错误,纠正过失。同时,可以将成语与其故事起源联系起来,想象匡阜大夫勇于批评国君的场景,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历史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以及匡阜大夫的具体故事。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我想成为一个匡阜者,帮助同学们改正错误。2. 中学生:作为学生干部,我要勇于批评同学们的错误行为,真正做到匡阜。3. 大学生:作为社团干部,我要及时纠正社团中的不公平现象,做一个匡阜者。4. 成年人: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参与社会的纠错和改革,成为匡阜社会的一员。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帮助你全面学习和理解成语“匡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