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上都这个成语主要用于描述皇帝迁都或重要官员上任到首都的情况。可以用于历史故事、文学作品、演讲等场景。
- 例句
- 1. 他终于上都为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2. 皇帝下旨,要迁都到南方,上都之后,国家的发展迅速。
- 基本含义
- 指皇帝定都或重要官员上任到首都。
- 基本解释
(1).古代对京都的通称。《文选·班固<西都赋>》:“寔用西迁,作我上都。” 张铣 注:“上都,西京也。”此指 西汉 京都 长安 。 明 何景明 《七述》之三:“乃有上都贵人,戚里公子,迎晨而出,及暮乃止。”
(2).古对陪都(下都)而言,称首都为上都。(1) 北齐 以 晋阳 为 下都 ,故称 邺 (今 河北 临漳 西南)为 上都 。《太平御览》卷一五五引《晋书》:“ 北齐 高洋 以 鄴 为 上都 , 晋阳 为 下都 。”(2) 唐肃宗 宝应 元年建东、南、西、北四陪都,因称首都 长安 为 上都 。《新唐书·地理志一》:“ 上都 ,初曰 京城 , 天宝 元年曰 西京 …… 肃宗 元年曰 上都 。”
(3). 元 初于 滦河 北岸建 开平府 , 世祖 中统 五年(1264)加号 上都 ,岁常巡幸,终 元 一代与 大都 并称两都。故址在今 内蒙古 多伦 西北 上都河 北岸。《元典章·诏令·建国都诏》:“ 中统 五年八月日钦奉圣旨中书省奏: 开平府 闕庭所在,加号 上都 ,外 燕京 修营宫室,分立省部,四方会同,乞亦正名事。准奏。”
(4).指天宫。《后汉书·张衡传》:“羡上都之赫戏兮,何迷故而不忘?” 李贤 注:“上都,谓天上也。”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皇帝的迁都历史,以及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官员上任的情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昨天我们学校迎来了一位新校长,他从外地上都来到我们这里工作。2. 初中生:历史书上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上都咸阳,成为中国的首都。3. 高中生:明朝时,朱棣成为皇帝后,迁都到北京,建立了明朝的首都。以上是关于“上都”成语的全面学习指南。希望对你有帮助!
- 故事起源
- 上都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历史。在中国历史上,皇帝定都或重要官员上任到首都被视为重大事件,因此形成了这个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皇帝或重要官员乘坐马车或车船,由远方上升到首都的场景。
- 词语结构
- 上都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上"和名词"都"组成。
- 详细解释
- 上都是中国历史上用于皇帝定都或重要官员上任到首都的成语。"上"表示上升、升迁,"都"表示首都。这个成语用于描述皇帝迁都或重要官员到首都上任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