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父兄的词语解释
父兄的意思
拼音:fù xiōng    注音:ㄈㄨˋ ㄒㄩㄥ
使用场景
父兄一词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可以使用。常见的使用场景包括家庭聚会、学校教育、工作场合等。在家庭聚会中,可以用来表示对长辈的尊敬和敬意;在学校教育中,可以用来强调对老师和校长的尊重;在工作场合中,可以用来表示对上级的尊重和服从。
例句
1. 我们应该尊敬父兄,听从他们的教诲。2.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重父兄是一种美德。3. 他对长辈非常尊敬,常常向父兄请教。
基本含义
指父亲和兄长,也泛指长辈或上级。
基本解释

[释义]
(名)父亲和哥哥。泛指家长。
[构成]
并列式:父+兄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有关父亲和兄长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的知识,以及其他与父亲和兄长相关的成语和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非常尊敬我的父兄,他们教我做人的道理。2. 初中生:我们应该向父兄请教,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智慧。3. 高中生:尊重父兄是一种传统美德,我们要努力做到。
故事起源
父兄一词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在儒家思想中,父亲和兄长被视为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角色,他们代表着权威和尊严。因此,父兄一词被用来表示对长辈和上级的尊敬和敬意。
英文翻译

1.(父亲和哥哥) father and elder brothers

记忆技巧
要记忆这个成语,可以将“父兄”这两个字与家庭和长辈联系起来。可以想象自己在家庭聚会上尊敬父亲和兄长的场景,这样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词语结构
父兄一词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父”和“兄”。这个成语的结构简单明了,容易理解和记忆。
详细解释

◎ 父兄 fùxiōng
(1) [father and elder brothers] 父亲与兄长。
兼仗父兄之烈。——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2) 泛指家中长辈,或用作偏义复词,指兄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父亲与兄长。《论语·子罕》:“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 晋 葛洪 《抱朴子·酒戒》:“辱人父兄,则子弟将推刃矣。” 宋 司马光 《<迂书>序》:“余生六龄而父兄教之书,虽诵之不能知其义。”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刘忠宣》:“士大夫家,子弟爱其父兄者,俟其身后,必求名儒大笔,铺张其行业,以誌於其墓。”
(2).指伯父、叔父和堂兄弟。《礼记·丧大记》:“父兄堂下北面。” 孔颖达 疏:“谓诸父诸兄不仕者,以其贱,故在堂下而向北,以东为上也。”《韩非子·八奸》:“何谓父兄?曰:侧室公子,人主之所亲爱也。” 陈奇猷 集释:“侧室公子乃指君之伯叔及兄弟。”
(3).古代国君对同姓臣属的称呼。《左传·隐公十一年》:“寡人唯是一二父兄不能共亿,其敢以 许 自为功乎?” 杜预 注:“父兄,同姓羣臣。”《史记·乐毅列传》:“不谋父兄,以为亚卿。”
(4).犹父老。《国语·晋语五》:“大夫非不能也,让父兄也。” 韦昭 注:“父兄,长老也。”《史记·项羽本纪》:“纵 江 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5).指兄长。《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0)
诗文中出现“父兄”的诗词

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0)

孔雀东南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

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

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疋。

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

及时相遣归。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

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

黄泉共为友。共事三二年。始尔未为久。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阿母谓府吏。

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

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便可速遣之。遣之慎莫留。府吏长跪告。

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

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

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

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

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

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

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

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鸡鸣外欲曙。

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

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上堂拜阿母。

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

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

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

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馀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

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新妇谓府吏。

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

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

二情同依依。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

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

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

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

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

阿母大悲摧。还家十馀日。县令遣媒来。

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

便言多令才。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阿母白媒人。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

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

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

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

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

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

其往欲何云。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

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

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后会永无缘。

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媒人下床去。

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

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

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

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

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

踯躅青骢马。流苏金缕鞍。赍钱三百万。

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疋。交用市鲑珍。

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阿母谓阿女。

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

莫令事不举。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

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

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

晚成单罗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

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

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

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

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

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韧。便作旦夕间。

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新妇谓府吏。

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

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府吏还家去。

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

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

四体康且直。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

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

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府吏再拜还。

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

渐见愁煎迫。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庵庵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

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

自挂东南枝。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

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

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0)

送范德孺知庆州

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

敌人开户玩处女,掩耳不及惊雷霆。

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薶九京。

阿兄两持庆州节,十年骐驎地上行。

潭潭大度如卧虎,边头耕桑长儿女。

折冲千里虽有余,论道经邦政要渠。

妙年出补父兄处,公自才力应时须。

春风旍旗拥万夫,幕下诸将思草枯。

智名勇功不入眼,可用折箠笞羌胡。

(0)

乐府古题序.估客乐

估客无住著,有利身则行。

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

父兄相教示,求利莫求名。

求名有所避,求利无不营。

火伴相勒缚,卖假莫卖诚。

交关但交假,本生得失轻。

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

亦解市头语,便无邻里情。

鍮石打臂钏,糯米炊项璎。

归来村中卖,敲作金石声。

村中田舍娘,贵贱不敢争。

所费百钱本,已得十倍赢。

颜色转光净,饮食亦甘馨。

子本频蕃息,货贩日兼并。

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

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

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

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

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

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

迎客兼说客,多财为势倾。

客心本明黠,闻语心已惊。

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

侯家与主第,点缀无不精。

归来始安坐,富与王者勍。

市卒酒肉臭,县胥家舍成。

岂唯绝言语,奔走极使令。

大儿贩材木,巧识梁栋形。

小儿贩盐卤,不入州县征。

一身偃市利,突若截海鲸。

钩距不敢下,下则牙齿横。

生为估客乐,判尔乐一生。

尔又生两子,钱刀何岁平。

(0)

新乐府.道州民.美臣遇明主也

道州民,多侏儒,长者不过三尺馀。

市作矮奴年进送,号为道州任土贡。

任土贡,宁若斯。

不闻使人生别离,老翁哭孙母哭儿。

一自阳城来守郡,不进矮奴频诏问。

城云臣按六典书,任土贡有不贡无。

道州水土所生者,只有矮民无矮奴。

吾君感悟玺书下,岁贡矮奴宜悉罢。

道州民,老者幼者何欣欣。

父兄子弟始相保,从此得作良人身。

道州民,民到于今受其赐,欲说使君先下泪。

仍恐儿孙忘使君,生男多以阳为字。

(0)

正俗歌为陈媛作

礼义廉耻四维立,纲常名教万古植。

无愧于口无愧身,无愧于身尤汲汲。

妇人再醮知身污,若乃未婚心每惑。

一身那可容二心,心失谁云身不失。

卓哉陈媛毓名闺,五经先生兰芽茁。

习礼明诗幼字林,桃夭未赋所天卒。

烈女不肯更二夫,相从地下寻灵匹。

见者哀号闻者悲,大吏上言采访实。

旌门表墓伫恩荣,文人诗歌盛缃帙。

嗟予抱璞称未亡,传闻益觉心凄恻。

閒尝读书考《五经》,管窥《易》象参彖翼。

男女暌而其志通,已字未娶可推测。

坤道含章利永贞,从一而终恒其德。

苦节悔亡不节嗟,安节之亨甘节吉。

人心道心辨《尚书》,精一微危中允执。

动罔不凶德二三,终始惟一臻厥极。

忠贞世笃缅家声,无忝尔祖躬自饬。

《诗经》三复《柏舟》篇,髧彼两髦我仪特。

斯人去也矢靡它,勿匿初心矢靡慝。

在室自誓首共姜,圣人取为后世则。

郝邹诸儒阐说殷,死同穴而谷异室。

柏舟齐女中垒编,乍至城门卫赴急。

保母请还置罔闻,竟入持丧帙卫国。

凡未适人许嫁矣,《春秋》经传标特笔。

僖公九年书伯姬,何休《公羊》洞经术。

字而笄之待成人,系属于人养贞一。

明与未字之女殊,《原贞》援引曝书集。

女而不妇贞为行,盲《左》、《谷梁》弗沿袭。

共姬比例圣所褒,尧峰南畇说堪忆。

许嫁缨为《礼记》文,名以行媒遂相识。

两家斋戒告鬼神,台与终身不改革。

娶有吉日未成婚,夫死亦如婿吊泣。

女服斩衰往夫门,未嫁服同已娶式。

妇人不二斩谓何,天不二耳《仪礼》悉。

可服可往明可从,爱人以德休姑息。

举世昧经谓过中,此旨不明道几熄。

人求尽伦安能过,五伦祇恐常不及。

由来夫妇比君臣,策名亦有未受职。

清风孤竹师夷齐,商朝未禄周耻食。

推观子弟事父兄,岂必一一亲颜色。

父子继绝或背生,兄弟前后或南北。

追思孝友自性成,非缘见面乃尽力。

朋从尚友及神交,宁须把臂投胶漆。

揆此可知妇与夫,性真相感当循率。

殷情何必同衾帱,问名已定羞差忒。

当知勉义非溺情,身洁心安理亦得。

幼从父母最初言,初命是遵戒私昵。

不悖于理曰无违,许嫁之语由亲出。

弗亏其体弗辱亲,立志不渝贵在必。

夺则随亡不夺存,志不可夺命则毕。

愧存不若无愧亡,几希人禽谨出入。

守贞殉烈易地同,一心不二绝矫饰。

卓哉陈媛大节章,浩然正气两间塞。

伤悲自署望门寡,门在望矣未许即。

既云寡矣难再双,兹言至正非偏刻。

鹄甘独宿歌三年,鸩告双飞媒一逼。

遂将性命付轻绡,仅留心事传遗墨。

视死如归岂博名,舍生取义宁图逸。

惟媛家学《五经》明,察于伦理昭作述。

天经地义古今垂,永永幽光争皎日。

(0)
诗词分类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诗人
江万里 钱大昕 魏禧 冯梦祯 陈抟 王居安 陈寿祺 甄龙友 归子慕 刘泾 载湉 支遁 张协 蔡元定 冯延登 杨师道 刘桢 张维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