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亦称“长沙帖”。汇刻丛帖。 北宋 庆历 间 刘沆 帅 潭州 (今 湖南省 长沙市 )时,命僧 希白 摹刻。计十卷。以《淳化阁帖》为底本,增入 晋 王羲之 《霜寒帖》、《十七帖》以及 王濛 、 颜真卿 等帖。与《绛帖》齐名。因刻于 潭州 ,故名。原石毁于 南宋 建炎 年间,翻刻本很多。参阅 宋 郑兴裔 《郑忠肃奏议遗集·淳化帖》、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淳化阁帖》。
- 基本含义
- 形容文章或书法字迹流畅、圆润、美观。
- 详细解释
- 潭帖是由“潭”和“帖”两个词组成的成语。潭在这里指湖泊,帖指书信或字帖。潭帖形容文章或书法字迹流畅、圆润、美观,字句连贯,篇章优美。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书法或文章写得非常好,字迹流畅,意境深远。
- 使用场景
- 潭帖一词主要用于赞美书法字帖或文章写作的优秀之处。可以用来形容一篇文章的文笔流畅、优美;也可以用来形容一幅书法作品的字迹工整、漂亮。
- 故事起源
- 潭帖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三国演义》中,出自诸葛亮的《出使西蜀备忘录》。诸葛亮在备忘录中写道:“圣人之教,潭潭帖帖,不苟言笑。”这里的“潭潭帖帖”形容诸葛亮的文章写得流畅、圆润。后来,这个成语逐渐被广泛使用。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形容词
- 例句
- 1. 他的字写得潭帖,一举一动都显示出他的高雅气质。2. 这篇文章写得潭帖,字句连贯,篇章优美。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潭帖这个成语。将潭帖与湖泊和书法字帖进行联想,想象在湖泊边写字,字迹流畅、美观的场景,有助于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书法和文章相关的成语,如“文思泉涌”、“泼墨画壁”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的字写得潭帖,我都羡慕得不得了。2. 初中生:他的作文写得潭帖,句子通顺,表达清晰。3. 高中生:这篇文章的文采真是潭帖,字字珠玑,语言优美。4. 大学生:他的书法作品写得潭帖,字迹流畅,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