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祖先的遗训。语本《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 孔 传:“皇,君也。君祖 禹 有训戒。” 明 刘基 《次韵和石末公开读有感》:“庙謨可使归权倖,祖训由来重变更。” 蔡东藩 《清史通俗演义》第六三回:“ 顺治 后颇谨遵祖训,传到 咸丰 时候,已是年深月久,把祖训渐渐忘怀。”
(2).祖父的训戒。 清 曾国藩 《日记·问学》:“余之不信僧巫,不信地仙,颇能谨遵祖训父训,而不能不信药。”《儿女英雄传》第二九回:“到了孙述祖训,笔之於书,想要垂教万世。”
- 基本含义
- 祖辈留下的教诲和规范
- 详细解释
- 祖训指的是祖辈留下的教诲和规范,是家族或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祖先智慧和经验的结晶,旨在引导后代子孙行为端正、品德高尚,传承家族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
- 使用场景
- 祖训常常被用来形容人们遵循祖辈的教诲和规范,传承家族或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常常会引用祖训来教育子女,希望他们能够遵循祖先的智慧和教诲,成为有道德、有责任心的人。
- 故事起源
- 祖训这个成语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家族文化。在古代中国,家族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族成员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和责任。为了传承家族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祖先们会将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传给后代,这就形成了祖训这个概念。
- 词语结构
- 祖训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祖”意为祖先,第二个字“训”意为教诲。结合在一起,表示祖先的教诲和规范。
- 例句
- 1. 她一直遵循着祖训,为人诚实守信。2. 这个家族世代相传祖训,使他们的家风一直很好。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祖训这个成语:1. 创造联想:将“祖训”联想为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帮助后代走上正确的道路。
- 2. 制作卡片
- 写下成语的拼音和基本含义,每天复习一遍,加深记忆。
- 3. 使用成语
- 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多用祖训这个成语,提醒自己遵循家族的传统和教诲。
- 延伸学习
- 如果对祖训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家族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可以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文化杂志或参观博物馆,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家族制度和家族文化的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妈妈经常告诉我要遵循祖训,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2. 初中生:祖训告诉我们要孝敬父母,帮助他们做家务。3. 高中生:我觉得祖训是我们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