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识理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具备辨别是非、明辨是非的能力,可以用于表扬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判断力。同时,也可以用于批评一个人缺乏理性思维和判断力,盲从他人。
- 例句
- 1. 他很懂得识理,不会轻易相信别人的谎言。2. 这个孩子很小就懂得识理,很有思考能力。
- 基本含义
- 识别和理解道理,明辨是非。
- 基本解释
辨认和理解。《宋史·王奭传》:“ 明皇 之无道,亦无敢言者,及奔至 马嵬 ,军士已诛 杨国忠 ,请矫詔之罪,乃始諭以识理不明,寄任失所。”
-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识理”相关的成语,例如“识途老马”、“明理执言”等,以加深对这个主题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识理,不再被别人欺负。2. 初中生:我们应该识理,不被不良信息所迷惑。3. 高中生:只有识理才能真正理解这个世界的本质。4. 大学生:识理是成长的基石,让我们更加明智地面对人生的选择。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出自《论语·子罕第十三》:“子曰:‘识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强调了识别和了解事物的重要性,认为只有识别了才算真正的知识。另一种说法是出自《庄子·逍遥游第六》:“识者,智之舆也。知者,理之舆也。”这句话指出了识别和理解道理的重要性。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识”字和“理”字进行联想记忆。例如,可以将“识”字联想为“识别”或“认识”,将“理”字联想为“理解”或“道理”。这样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基本含义。
- 词语结构
- 识理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识”作为动词,意为认识、了解;“理”作为宾语,意为道理、规律。
- 详细解释
- 识理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识意为认识、了解,理意为道理、规律。识理的含义是指能够认识和理解事物的道理,明辨是非,具备正确的判断力和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