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席箕一词多用于形容人的坐姿稳定、舒适,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心情舒适安稳。可以用于赞美一个人坐得端庄、安静,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心境平和、舒适。
- 例句
- 1. 她坐在席箕上,端庄安静地等待着客人的到来。2. 在这个舒适的环境里,我感到自己如坐席箕般安稳。
- 基本含义
- 席箕是指坐在箕席上,形容人坐得安稳、舒适。
- 基本解释
塞北牧草名。亦称塞芦,可饲马。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下》:“席箕,一名塞芦,生北胡地。古诗云:‘千里蓆箕草。’” 唐 李贺 《塞下曲》:“秋静是旄头,沙远席箕愁。” 唐 高骈 《边城听角》诗:“席箕风起雁声秋, 陇 水边沙满目愁。”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的座具,了解席箕在古代的使用场景和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坐在席箕上,专心听老师讲课。初中生:在图书馆里,我坐在席箕上,安静地看书。高中生:考试前的最后一天,我坐在席箕上,复习了整整一天。大学生:结束了一天的学习,我坐在席箕上,感受到了片刻的宁静与舒适。
- 故事起源
- 席箕一词源自古代的座具,它在古代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坐具。由于席箕的结构稳固,坐上去舒适,所以成为了形容人坐得安稳、舒适的比喻。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席箕的形状形象化地记忆,想象自己坐在一个稳固舒适的坐垫上,感受到安稳和舒适的感觉,这样能够帮助记忆席箕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席箕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席”和“箕”两个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席箕是古代一种座具,由箕席和底座组成。箕席是用竹子或草编织而成的坐垫,底座是用木料制作的支架。席箕的结构稳固,坐上去舒适,因此成为形容人坐得安稳、舒适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