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寓辞的词语解释
寓辞的意思
拼音:yù cí    注音:ㄧㄩˋ ㄘㄧˊ
2. 卡片记忆法
将“寓辞”写在一张卡片上,卡片的另一面写上该词语的解释和例句,反复翻看和复习,加深记忆。
使用场景
寓辞常常出现在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中,也可以在演讲、辩论和广告中使用。通过使用寓辞,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并且能够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意图。
例句
1. 他的诗歌充满了寓辞,让人读起来如痴如醉。2. 这篇散文运用了许多寓辞的手法,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基本含义
隐喻表达思想或感情的修辞手法。
基本解释

寄辞,托意。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阮步兵》:“沉醉似埋照,寓辞类託讽。” 唐 韩愈 《荆潭唱和诗序》:“德刑之政并勤,爵禄之报两崇,乃能存志乎诗书,寓辞乎咏歌。”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寓辞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以下内容:1. 学习其他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以丰富自己的写作技巧。2. 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特别是那些运用了寓辞的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加深对寓辞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的童话故事充满了寓辞,让人读起来很有趣。2. 初中生:这首诗用了很多寓辞,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3. 高中生:这篇文章运用了许多寓辞的手法,使读者对其中的意义有更深的理解。
故事起源
寓辞这个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寓”和“辞”两个概念。寓指隐喻或比喻,辞指修辞手法。在古代文学中,寓辞被广泛运用于诗歌和散文中,用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记忆技巧
记忆“寓辞”这个词语可以尝试以下方法:1. 关联记忆:将“寓辞”与寓言相连,寓言也是一种寓意深远的修辞手法,两者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词语结构
寓辞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寓”是形容词,表示隐喻或比喻;“辞”是名词,表示修辞手法。
详细解释
寓辞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隐喻或比喻的方式,将抽象的思想或感情用具体的语言表达出来。它常常运用于文学作品中,以增加作品的艺术性和表达力。
(0)
诗文中出现“寓辞”的诗词

五君咏五首·其一阮步兵

阮公虽沦迹,识密鉴亦洞。

沈醉似埋照,寓辞类托讽。

长啸若怀人,越礼自惊众。

物故不可论,途穷能无恸。

(0)

五君咏.阮籍

阮公虽沦迹,识密鉴亦洞。

沉醉似埋照,寓辞类托讽。

长啸若怀人,越礼自惊众。

物故不可论,途穷能无恸。

(0)

赋得摇落深知宋玉悲·其二

萧条草木变衰时,秋气悲哉汝更悲。

感梦空劳天帝女,招魂不返水仙师。

三闾哀怨多高弟,南楚荒淫总寓辞

我亦徉狂能讽谏,多惭山鬼善相思。

(0)

观诸少移瑞香花诗皆属意不浅次转字韵戏之

托讽本寓辞,语亦要流转。

歘观移花作,老眼顿忘倦。

勿矜风露姿,未入麒麟殿。

行将顾眄称,深衷自兹见。

(0)

五君咏·阮籍

阮公虽沦迹,识密鉴亦洞。
沉醉似埋照,寓辞类托讽。
长啸若怀人,越礼自惊众。
物故不可论,途穷能无恸。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李吉甫 金地藏 文秀 魏良臣 柳开 李充 章良能 李亨 陈璚 曹振镛 刘珍 孙楚 段玉裁 周葵 任翻 董恂 刘晏 程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