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尊称 南朝 梁 高僧 宝誌 (一作“保誌”)。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神异下·保誌》:“今上即位,下詔曰:‘ 誌公 迹拘尘垢,神游冥寂,水火不能燋濡,蛇虎不能侵惧,语其佛理则声闻以上,谈其隐伦则遁仙高者,岂得以俗士常情,空相拘制。’”《南史·隐逸传·释宝誌》:“虽剃鬚髮而常冠帽,下裙纳袍,故俗呼为 誌公 。” 清 查慎行 《人海记》卷十九:“ 明 孝陵 即 梁 名僧 宝誌 瘞所,傍有八功德水。 诚意伯 奏,改葬之。乃见二大缶对合,啟之, 誌公 端坐于内,髮被体,指爪绕腰矣。”
- 基本含义
- 指出色的人物或有志向的人。
- 详细解释
- 志公是由“志向”和“公正”两个词组合而成的成语。志向表示一个人的抱负和目标,公正表示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志公指的是具有出色志向和公正品德的人。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有志向、有抱负并且行为正直的人。
- 使用场景
- 志公一词常用于赞美有志向、有抱负、品德高尚的人。可以用来形容那些为了追求梦想不断努力、兢兢业业的人。此外,志公也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人的尊敬和赞美。
- 故事起源
- 志公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韩非子列传》中。故事讲述了韩非子的一位弟子告诉韩非子,自己在拜访了一位名叫志公的人后,深受其影响,决定要努力追求自己的志向并且做一个公正的人。韩非子听后对这个人赞赏不已,称他为“志公”。
- 词语结构
- 名词 + 形容词
- 例句
- 1. 他是一个真正的志公,一直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且从不妥协。2. 她的品德高尚,秉持公正,真是一位志公之士。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志”字与“公”字进行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有志向的人,他公正而正直地追求自己的梦想,这样可以帮助记住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志公相关的成语,例如“志同道合”、“志在四方”等,来扩展对志公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努力学习,将来成为一个志公,为社会做出贡献。2. 初中生:我妈妈是一位志公,她一直坚持公正的原则,对待每个人都一视同仁。3. 高中生: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位有志向的志公,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4. 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要努力学习,将来成为一位有志向、有抱负的志公,为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