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即檐马。 清 黄遵宪 《夜起》诗:“千声檐铁百淋铃,雨横风狂暂一停。” 蔡有守 《昨夜》诗:“灯炧窗纱将薄晓,风沉檐铁有餘声。”参见“ 檐马 ”。
挂在屋檐下的风铃。也称铁马、檐马、玉马。 清 丁榕 《采桑子》词:“又倚危阑,雁送西风扑面寒。声声碎玉鸣簷铁,怕説心酸。” 清 黄景仁 《中元僧舍》诗:“经鱼沸夜潮,风马戛簷铁。”
- 基本含义
- 指房檐上的铁板。比喻人在困境中得到的帮助或保护。
- 详细解释
- 成语“檐铁”源于房屋的建筑结构,指房檐上的铁板,用来保护房屋免受风雨侵蚀。在比喻中,檐铁代表着在困境中给予帮助或保护的人或事物。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在困境中得到帮助或保护的情况,也可以用来表达对他人的感激之情。
- 故事起源
- 成语“檐铁”起源于古代民居建筑,房屋檐下常常有铁制的檐板,用于保护房屋免受风雨侵蚀。后来,人们将这种保护作用引申为在困境中得到的帮助或保护。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名词“檐铁”组成。
- 例句
- 1. 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他就像一块檐铁一样帮助了我。2. 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他成了我的檐铁,给予了我很多帮助。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檐铁”与房檐上的铁板联系起来,形象地记忆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自己在困境中,房檐上的铁板像檐铁一样保护着自己。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与建筑相关的成语,如“屋漏偏逢连夜雨”、“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考试时碰到了难题,老师像檐铁一样帮助了我。2. 初中生:在夏天的暴雨中,邻居家的檐铁保护着我们免受雨水的侵袭。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我感到自己需要一位檐铁般的老师来指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