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故事、戏剧和诗词中,以形容和描绘古代中国人对北方民族的态度和认识。在现代汉语中,这个成语已经不常使用了,但在历史文化研究、古代文学欣赏和理解等方面仍有一定的价值。
- 例句
- 1. 在古代中国历史上,海夷是中国人对北方民族的称呼。2. 他们对待海夷的态度一直是敌视和排斥的。3. 这个成语在古代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用于描绘古代中国人对北方民族的态度和认识。
- 基本含义
- 指古代中国人对外族人的称呼,特指东北亚地区的北方民族。
- 基本解释
指边境少数民族或来自海外的外国人。 唐 刘禹锡 《马大夫见示浙西王侍御赠答诗因命同作》:“象筵照室会词客,铜鼓临轩舞海夷。”《旧唐书·儒学传上·朱子奢》:“海夷颇重学问,卿为大国使,必勿藉其束脩,为之讲説。”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户部·海上市舶司》:“后以海夷狡诈无常,迫近京师,或行窥伺,遂罢不设。” 清 魏源 《<圣武记>叙》:“﹝《圣武记》﹞为十有四卷,统四十餘万言,告成於海夷就款 江寧 之月。”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感兴趣,可以进一步研究海夷这个成语在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故事和戏剧中的应用,以及对北方民族的态度和认识的变迁。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古代中国人称北方民族为海夷。2. 初中生:在历史故事中,海夷常常被描绘成中国古代的敌人。3. 高中生:海夷一词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用于描绘古代中国人对北方民族的态度和认识。
- 故事起源
- 海夷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周书·周官》中,用于描述中国古代对北方民族的称呼。在古代中国,北方民族经常被认为是外族人,与中原地区的汉族人有一定的区别。因此,古代中国人将北方民族称为“海夷”,以突显其与中原地区的差异。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北方的辽阔海洋与外族人的关系,将“海夷”这个成语与北方的海洋和外族人联系在一起,帮助记忆和理解。
- 词语结构
- 海夷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海”是一个形容词,表示北方的辽阔海洋;“夷”是一个名词,表示外族人。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的成语,用于描述古代中国人对北方民族的称呼。
- 详细解释
- 海夷一词源于古代中国人对外族人的称呼,特指东北亚地区的北方民族。在古代中国人的眼中,东北亚地区的北方民族常常被认为是外族人,相对于中原地区的汉族人而言,被称为“海夷”。这个成语中的“海”指的是北方的辽阔海洋,而“夷”则是对外族人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