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物品、事物之间的大小、比例不相称的情况。比如,形容一个人的眼睛很大,嘴巴很小,可以说他的眼睛和嘴巴就像瓢勺一样。
- 例句
- 1. 他的声音像瓢勺一样大,把整个房间都充满了。2. 这个杯子太大了,喝水的时候感觉像在用瓢勺喝。
- 基本含义
- 形容事物大小、比例不相称。
- 基本解释
亦作“ 瓢杓 ”。把老熟的葫芦剖为两半所做成的勺子。《南齐书·卞彬传》:“ 彬 性﹝好﹞饮酒,以瓠壶瓢勺杬皮为肴……以大瓠为火笼,什物多诸诡异。”《南史·陈暄传》:“ 何水曹 眼不识盃鐺,吾口不离瓢杓。” 元 王祯 《农书》卷八:“夫瓠之为物也……大之为瓮盎,小之为瓢杓。” 清 杜岕 《雪水茶》诗:“瓢勺生幽兴,簷楹恍瀑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大小、比例相关的成语,比如“大材小用”、“大海捞针”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书包比我身高还高,看起来就像一个瓢勺一样。2. 初中生:这个篮球比我手还大,感觉像是在用瓢勺玩篮球。3. 高中生:这个问题太简单了,解答起来就像用瓢勺舀水一样轻松。
- 故事起源
- 瓢勺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个人家养了一只大狗和一只小狗。有一天,主人给大狗盛了一碗饭,给小狗盛了一碗饭,结果发现大狗的碗里的饭比小狗的碗里的饭多了很多。主人觉得不公平,于是就用瓢勺给小狗的碗里舀了一些饭,再给大狗的碗里舀了一些饭,这样两只狗的碗里的饭就一样多了。从此以后,人们就用“瓢勺”来形容事物之间大小、比例不相称的情况。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形象联想的方式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大狗和一个小狗,它们分别有一个碗,但是大狗的碗里的饭比小狗的碗里的饭多很多,然后主人用瓢勺给小狗的碗里舀了一些饭,再给大狗的碗里舀了一些饭,这样两只狗的碗里的饭就一样多了。这个形象可以帮助记忆“瓢勺”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词组成,没有固定的词序。
- 详细解释
- 瓢勺是由瓢和勺两个词组成的成语,瓢指的是一种容器,勺指的是一种用来舀取食物的工具。瓢勺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比例不相称的组合,因此成语“瓢勺”用来形容事物之间大小、比例不相称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