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两观常用于描述人们在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观点分歧。它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不同地域之间的观点差异。
- 例句
- 1. 他们对待这个问题的两观完全不同。2. 在这个团队里,有两种不同的两观。
- 基本含义
- 两种观点或态度
- 基本解释
(1).宫门前两边的望楼。《左传·定公二年》:“夏五月壬辰,雉门及两观灾。”《汉书·董仲舒传》:“及至 周 室,设两观,乘大路,朱干玉戚,八佾陈於庭,而颂声兴。” 晋 崔豹 《古今注·都邑》:“闕,观也。古每门树两观於前,所以标表宫门也。其上可居,登之则可远观,故谓之观。” 唐 储光羲 《贻刘高士别》诗:“壮哉丽百常,美矣崇两观。”
(2).特指 春秋 鲁 阙, 孔子 诛 少正卯 之处。《孔子家语·始诛》:“於是朝政七日而诛乱政大夫 少正卯 ,戮之于两观之下。”《旧唐书·李义府传》:“ 仲尼 为 鲁 司寇七日,诛 少正卯 於两观之下; 义方 任御史旬有六日,不能去姦邪於双闕之前,实以为愧。” 金 元好问 《曲阜纪行》诗之六:“两观餘坡陀,万世示顽獷。”
(3).借指行刑正法之所。 宋 李纲 《上渊圣皇帝实封言事奏状》:“罪实比於四凶,诛宜行於两观。”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两观相关的成语,如“两全其美”、“两袖清风”等,可以扩展对这一主题的学习。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上的两观分歧很大,有些同学喜欢足球,有些同学喜欢篮球。2. 初中生:我们班上的两观在学习上也很明显,有些同学喜欢数学,有些同学喜欢语文。3. 高中生:政治课上,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的两观各不相同,大家进行了激烈的讨论。4. 大学生:在大学里,我们学习的两观与以前完全不同,需要不断思考和对比。5. 成年人:社会上的两观差异很大,我们应该尊重不同的观点,互相理解。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部典籍《论语》。其中有一则关于两个学者争论的故事。一位学者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另一位学者则认为“人之初,性本恶”。两位学者争论不休,最后达到了“两观”的境地。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两”字拆解成“一”和“一”,表示两个不同的观点或态度。同时,可以通过与“观点”或“态度”等相关的词语进行联想,加深记忆。
- 词语结构
- 两观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别的结构。
- 详细解释
- 两观指的是两种不同的观点或态度,常用来形容人们对同一问题或事物持有不同的看法。这种差异可以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也可以是集体与集体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