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舟楫 zhōují
(1) [boat and oar]∶船和桨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荀子·劝学》
(2) [vessels]∶水上船只
江河湖泽给我们以舟楫之利
舍鞍马仗舟楫。——《资治通鉴》
幸有舟楫迟。——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 英文翻译
1.[书] ships; vessels
- 详细解释
亦作“ 舟檝 ”。1.《诗·卫风·竹竿》“檜楫松舟” 毛 传:“楫所以櫂舟,舟楫相配,得水而行。”后以“舟楫”泛指船只。《战国策·赵策二》:“今吾国东有 河 、 薄洛 之水,与 齐 、 中山 同之,而无舟檝之用。” 唐 孟浩然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诗:“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明 何景明 《咏怀》之五:“江湖多风涛,舟檝不可保。” 王闿运 《到广州与妇书》:“疏凿巨石,始通舟楫。”
(2).指行船。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一章第一节:“在这个广大的领土之上……有很多的江河湖泽,给我们以舟楫和灌溉之利。”
(3).船桨。《楚辞·九章·惜往日》:“乘氾泭以下流兮,无舟楫而自备。”
(4).指船夫。 宋 曾巩 《道山亭记》:“虽其土长川居之人,非生而习水事者,不敢以舟楫自任也。”
(5).比喻宰辅之臣。《书·说命上》:“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夫 有唐 所以巍巍, 重华 所以恭己…… 汉高 所以应天,未有不致羣贤为六翮,託豪杰为舟楫者也。” 唐玄宗 《饯王晙巡边》诗:“舟檝功须著,盐梅望匪疏。”
- 基本含义
- 指船和桨,比喻同舟共济、共同努力。
- 使用场景
- 舟楫一词常用于形容人们在困境中团结一致,共同努力解决问题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团队合作、合伙经营、共同奋斗等情境。
- 故事起源
- 舟楫的故事起源于《左传·昭公五年》。故事中,晋国的宰相士鞅在昭公五年,为了改革国家,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和排斥。士鞅在被贬谪的时候,有一位朋友劝他离开晋国,士鞅回答说:“舟楫之事,舟则可得而楫则可得,楫则可得而舟则可得。”意思是无论是船还是桨都可以得到,只要有一方,另一方就可以找到。这句话后来就成为了成语“舟楫”。
- 词语结构
- 主语 + 谓语 + 宾语
- 例句
- 1. 在困难时,我们要同舟楫共同努力,才能克服困难。2. 只有大家同舟楫,才能使这个项目顺利完成。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舟”和“楫”的形象,想象自己和他人坐在一艘船上,共同使用桨划动船只,象征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与船、桨相关的成语,如“扶摇直上九万里”、“扬帆起航”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同舟楫,一起学习,互相帮助。2. 初中生:班级里的同学们要同舟楫,共同完成作业。3. 高中生:在备战高考的日子里,我们要同舟楫,共同进步。4. 大学生:大家要同舟楫,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5. 成年人:在工作中,同事们要同舟楫,共同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