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于役的词语解释
于役的意思
拼音:yú yì    注音:ㄧㄩˊ ㄧˋ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被征募或被征召去从军或服役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为了国家或集体的利益而主动参军或服役的行为。
例句
1. 他年轻时就立志于役,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军人。2.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每个公民都应该主动于役,为国家尽一份力量。
基本含义
指被征募或被征召去从军或服役。
基本解释

行役。谓因兵役、劳役或公务奔走在外。《诗·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郑玄 笺:“君子于往行役,我不知其反期。” 南朝 齐 谢朓 《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诗:“于役儻有期, 鄂渚 同游衍。” 唐 萧颖士 《蒙山作》诗:“于役劳往还,息徒暂攀躋。” 清 高其倬 《蓟州新城》诗:“于役季冬月,东入 渔阳 城。”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军队和服役相关的成语,如“顾全大局”、“出生入死”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长大了要为国家效力,主动于役,保卫家乡。2. 初中生:面对国家的召唤,我们应该挺身而出,主动于役,为国家做贡献。3. 高中生: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我们应该有责任心和使命感,主动于役,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4.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主动于役,为社会做出贡献。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成语“于役”。
故事起源
成语“于役”最早出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故事发生在西汉初年,项羽在楚汉战争中一度取得了重大胜利,但最终被刘邦打败。在战败后,项羽想要和刘邦和解,但刘邦却对他提出了一个条件,要求他去从军服役。项羽最终接受了这个条件,表示愿意为国家效力,成为了一个被征募或征召去从军服役的典型代表。从此,“于役”成为了描述被征募或被征召去从军服役的成语。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想象一个年轻人站在国旗前,庄严地宣誓要为国家而战,主动参军或服役的场景。
词语结构
介词+名词
详细解释
成语“于役”由两个汉字组成,即“于”和“役”。其中,“于”是介词,表示“在”、“在于”;“役”是名词,表示“服役”、“从军”。整个成语表示被征募或被征召去从军或服役。
(0)
诗文中出现“于役”的诗词

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0)

南陔

循彼南陔,原田每每。我黍既成,我酒既醅。

葡萄初泼,酌以金罍。驻我慈颜,庶几不颓。

我昔于役,登山采杞。王事靡盬,不遑将母。

今我闲居,吴江之涘。山畔有莼,涧滨有芷。

屑屑斗筲,能夺甘旨。

(0)

水调歌头·其二寿林府判

别驾映旋轸,父老绕称觥。

西风底事于役,造物岂无情。

知道神生崧岳,大庾岭边和气,未足助欢声。

小试活人手,详谳命公行。赣滩石,青原雨,快阁晴。

西江一带风物,尽把祝长生。

福与此江无尽,寿与此江俱远,名与此江清。

江水直到海,公亦上蓬瀛。

(0)

黄龙潭

奇峰耸空青,古树郁深绿。

清泉石窟喷,千年老龙伏。

跳波多游鱼,鼓鬣努其目。

云是龙子孙,无人充口腹。

于役屡经过,爱此境幽曲。

荫美尘愈远,流清心可浴。

独惜龙太懒,空自长鳞族。

今春久无雨,安眠恐不足。

我欲鞭龙起,腾云致霢霂。搅钵令龙缩。

(0)

贵筑憩越孝廉别业

结宇数蜂间,泓渟一水湾。

谷风过午冷,原树入秋闲。

苔动璟鳞戏,花摇翠羽还。

谁知于役者,弥日此开颜。

(0)

使还湘水

归舟宛何处,正值楚江平。

夕逗烟村宿,朝缘浦树行。

于役已弥岁,言旋今惬情。

乡郊尚千里,流目夏云生。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成克巩 沈焕 毕大节 幸元龙 邓玉宾 耶律洪基 王翱 金昌绪 尹懋 谭意哥 段文昌 周煇 陆凯 陈鎏 朱之瑜 陈希烈 张正元 何去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