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力量悬殊的对抗或挑战,强调个体的微弱和对手的强大。
- 例句
- 1. 小明还太年轻,他只是个蜉蝣,怎么可能撼动大树呢?2. 这个小公司想要与大企业竞争,简直是蜉蝣撼大树。
- 基本含义
- 比喻微不足道的个体企图挑战强大的对手。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成语的故事和用法,可以参考相关的成语词典和故事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觉得自己很厉害,但他只是个蜉蝣,不可能撼动大树。2. 初中生:这个小组的实力太弱了,他们只是蜉蝣,不敢轻易挑战大树。3. 高中生:这个学生会议上有人提出要改变校规,但我觉得他们只是蜉蝣,无法撼动大树。4. 大学生:这个小公司想要与大企业竞争,简直是蜉蝣撼大树。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庄子·秋水》篇。庄子讲述了一个故事,说有一只蜉蝣飞到了大树上,以为自己能够撼动大树,结果却被大树的强大所压倒。这个故事形象地描绘了蜉蝣撼大树的情景。
- 记忆技巧
- 可以想象一个微小的蜉蝣试图用它微弱的力量去撼动一棵巨大的大树,形象地表达了力量悬殊的情景。
- 词语结构
- 蜉蝣撼大树是由名词蜉蝣、动词撼和名词大树组成的。
- 词语解释
- fú yóu hàn dà shù ㄈㄨˊ ㄧㄡˊ ㄏㄢˋ ㄉㄚˋ ㄕㄨˋ
蜉蝣撼大树(蜉蝣撼大樹)
比喻自不量力。 明 刘昌 《县笥琐探·恃才傲物》:“ 汤 家公子( 汤胤勣 )喜夸詡,好似蜉蝣撼大树。”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三篇七:“吃醉了酒骂人,这在我本来是一种恶德。但是你被骂的 丁先生 也应该内省一下……假使你内省不疚,那小孩子的醉态就像蜉蝣撼大树,何损于你的 泰山 北斗呢?”
-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