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进士第的词语解释
进士第的意思
拼音:jìn shì dì    注音:ㄐㄧㄣˋ ㄕㄧˋ ㄉㄧˋ
使用场景
进士第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一方面的成就或地位是最高的。例如,可以用来形容某个领域的专家或者某个职位的最高级别。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人在某个方面的突出成就。
例句
1. 他在音乐界取得了进士第的成就,成为了一位享誉全球的钢琴家。2. 这位科学家凭借自己的研究成果,一举夺得了学术界的进士第地位。
基本含义
指考取进士科的人之首次,也用来形容某一方面的成就或地位是最高的。
基本解释

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 宋 洪迈 《容斋三笔·词学科目》:“任子中选者,赐进士第。” 宋 范成大 《吴郡志·异闻三》:“未几,侍郎之子登进士第,至今衣冠不絶。” 明 高启 《胡应炎传》:“ 咸淳 中, 应炎 登进士第,授 溧水 尉,未赴。”

延伸学习
如果对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和进士科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历史知识和文化背景。了解科举制度的起源、发展以及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可以更好地理解进士第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班级中得了进士第,成为了班上的数学王。2. 初中生:他在全市中学生写作比赛中获得了进士第,成为了作文界的新星。3. 高中生: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取得了学业上的进士第。4. 大学生:他在大学期间多次获得奖学金,成为了学术界的进士第。5. 成年人:他在职场上多次获得晋升,成为了公司的进士第,受到了同事们的尊重和赞赏。
故事起源
进士第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考试制度,进士是其中最高的等级。考取进士称号对于古代士人来说是一种荣誉和地位的象征。因此,进士第这个成语就是指士人们首次考取进士称号的情况。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了解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士人首次考取进士称号的场景,将这个成就与进士第这个成语联系起来,可以帮助记忆。
词语结构
进士第由三个汉字组成,其中“进士”是指考取进士称号,“第”则表示第一次。这个成语的结构简洁明了,容易理解。
详细解释
进士第是指考取进士科的人第一次参加进士考试并取得进士称号的情况。进士是明、清两代中国科举制度中最高的科举等级,只有通过举人、贡士两个阶段的考试,才有资格参加进士科考试。因此,进士第意味着一个人首次考取进士称号,代表着他在科举考试中的最高成就。
(0)
诗文中出现“进士第”的诗词

诫儿侄八百字

去年初释褐,一命列蓬丘。

青袍春草色,白纻弃如仇。

适会龙飞庆,王泽天下流。

尔得六品阶,无乃太为优。

凡登进士第,四选升校雠。

历官十五考,叙阶与尔俦。

如何志未满,意欲凌云游。

若言品位卑,寄书来我求。

省之再三叹,不觉泪盈眸。

吾家本寒素,门地寡公侯。

先子有令德,乐道尚优游。

生逢世多僻,委顺信沈浮。

仕宦不喜达,吏隐同庄周。

积善有馀庆,清白为贻谋。

伊余奉家训,孜孜务进修。

夙夜事勤肃,言行思悔尤。

出门择交友,防慎畏薰莸。

省躬常惧玷,恐掇庭闱羞。

童年志于学,不惰为箕裘。

二十中甲科,赪尾化为虬。

三十入翰苑,步武向瀛洲。

四十登宰辅,貂冠侍冕旒。

备位行一纪,将何助帝猷。

即非救旱雨,岂是济川舟。

天子未遐弃,日益素餐忧。

黄河润千里,草木皆浸渍。

吾宗凡九人,继踵升官次。

门内无白丁,森森朱绿紫。

鹓行洎内职,亚尹州从事。

府掾监省官,高低皆清美。

悉由侥倖升,不因资考至。

朝廷悬爵秩,命之曰公器。

才者禄及身,功者赏于世。

非才及非功,安得专厚利。

寒衣内府帛,饥食太仓米。

不蚕复不穑,未尝勤四体。

虽然一家荣,岂塞众人议。

颙颙十目窥,龊龊千人指。

借问尔与吾,如何不自愧。

戒尔学立身,莫若先孝弟。

怡怡奉亲长,不敢生骄易。

战战复兢兢,造次必于是。

戒尔学干禄,莫若勤道艺。

尝闻诸格言,学而优则仕。

不患人不知,惟患学不至。

戒尔远耻辱,恭则近乎礼。

自卑而尊人,先彼而后己。

相鼠与茅鸱,宜鉴诗人刺。

戒尔勿旷放,旷放非端士。

周孔垂名教,齐梁尚清议。

南朝称八达,千载秽青史。

戒尔勿嗜酒,狂药非佳味。

能移谨厚性,化为凶险类。

古今倾败者,历历皆可记。

戒尔勿多言,多言者众忌。

苟不慎枢机,灾危从此始。

是非毁誉间,适足为身累。

举世重交游,拟结金兰契。

忿怨容易生,风波当时起。

所以君子心,汪汪淡如水。

举世好承奉,昂昂增意气。

不知承奉者,以尔为玩戏。

所以古人疾,蘧蒢与戚施。

举世重任侠,俗呼为气义。

为人赴急难,往往陷刑死。

所以马援书,殷勤戒诸子。

举世贱清素,奉身好华侈。

肥马衣轻裘,扬扬过闾里。

虽得市童怜,还为识者鄙。

我本羁旅臣,遭逢尧舜理。

位重才不充,戚戚怀忧畏。

深渊与薄冰,蹈之唯恐坠。

尔曹当悯我,勿使增罪戾。

闭门敛踪迹,缩首避名势。

名势不久居,毕竟何足恃。

物盛必有衰,有隆还有替。

速成不坚牢,亟走多颠踬。

灼灼园中花,早发还先萎。

迟迟涧畔松,郁郁含晚翠。

赋命有疾徐,青云难力致。

寄语谢诸郎,躁进徒为耳。

(0)

送严判官归滁州

永阳谪宦鬓成华,唯有宾从最可誇。

文学东堂进士第,风流南国相公家。

移官我未归丹禁,回棹君今指白沙。

滁上淹翔虽已久,寺楼山色对琅邪。

(0)

二哀诗.王湘岑参戎

王公宁河彦,家山推麟凤。

曾祖谥刚节,殉国泰山重。

君少负逸才,力学不好弄。

追琢成文章,将为清庙供。

家贫守世禄,国恩支薄俸。

辛苦事櫜鞬,黾勉易章逢。

上承老母欢,下教叔与仲。

各举进士第,先后玉堂贡。

惟君补右职,羽林困羁鞚。

时有张勤果,许君为国栋。

劝君脱兜牟,论荐储大用。

君恋洁白养,甘阻六翮羾。

执戟扬子云,思比相如讽。

朝出介马驰,暮归摊书诵。

我昔客京华,颇好事吟哢。

定交杵臼间,羡君识鉴洞。

说诗解我颐,论文释我疭。

一别忽六年,天为补缺空。

君备千城选,我献皋陶颂。

重结金石契,忧乐誓与共。

造访停吟鞭,招邀破蜡瓮。

暖扑东华尘,寒蹋天街冻。

快论争轩渠,得句互磨砻。

往往拍案起,绝叫惊仆从。

君胸罗五洲,强弱分郑宋。

谭兵鄙马武,著论先江统。

东邻氛正恶,庙堂事倥偬。

我适登君堂,独居心有恫。

太息事至此,国是尚昏霿。

一战将不国,祸变由斯种。

我闻疑信参,君言果亿中。

岂料庚子夏,畿辅暴徒閧。

咄咄密勿臣,乃为市井哄。

杀掠遍衢阓,横流如决壅。

君守朝阳门,匹马力制控。

鸱叫昼日昏,麇聚凶徒众。

乱刃随交下,须臾毕酷痛。

白骨荡灰尘,碧血滴乳湩。

次日我闻知,痴立若呓梦。

犹忆十日前,过我食角粽。

哭君不成声,赙君不能赗。

妻孥仓皇避,凛凛覆巢恐。

书史付一炬,遗稿莫甄综。

钞存我亦失,慵放亟自讼。

我时三上书,不得采菲葑。

京华随之覆,䝟貐谁始纵。

公卿不解事,安能责愚蠢。

良人身尽歼,恩恤徒颁赣。

我长君两年,后死其犹瞢。

匪仅抒私悼,兼为千古恸。

(0)

杪秋游医巫闾山得五言三十韵

奥宇坤维镇,神堂碣石开。

隆嵷参汉迥,案衍向阳恢。

舜典升柴载,山经括地赅。

昔曾望峦岭,今已近坛陔。

禋祀帛笾荐,威仪卿尹陪。

达诚仙阙退,问景玉鞭催。

蓦入栗梨墅,延缘峛崺堆。

圃场崇有积,鸡犬静无猜。

频见耕荒隧,畴能保一阫。

日高方觉暖,风细不生埃。

盘谷深成阻,牛山久已峐。

寺颓僧避去,屋寂鸟飞来。

遂造崎岖遍,从看草木才。

地灵自呵护,天意本栽培。

写雾豁宫霍,流澌落漩洄。

柳书人作字,松抱石为胎。

初狭尘凡限,中宏造化胚。

便因穷窈窕,旋命减舆㒗。

诘曲遵埼径,蒙茸藉嫩苔。

悬崖飞瀑水,切颢耸瑶台。

尚有芝英碣,宁妨荐福雷。

武陵虽假借,洞口试徘徊。

作记徵彭泽,成诗忆楚材。

宁知进士第,转逊岳阳杯。

肥遁幽栖处,翘思独往才。

云巢真可号,龙种是谁栽。

最后中峰矗,居然一笠嵬。

海天惟浩荡,心目与兼该。

始遇欣佳矣,旷观诚壮哉。

安期如却扫,意不在蓬莱。

(0)

次韵方性夫同年见寄

忆在长安日,先朝始赐官。

同登进士第,半著侍臣冠。

归意倦飞鸟,词源倒急滩。

平生事何限,话著齿牙寒。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诗人
仲子陵 陈慥 王庭珪 刘子翬 熊禾 麹信陵 常楚老 李澣 窦弘余 道潜 黄炎培 丰子恺 朱光潜 唐弢 陆轸 宋光宗 赵必象 顾德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