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可供徒步行走的小桥。《孟子·离娄下》:“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民未病涉也。” 朱熹 集注:“杠,方桥也。徒杠,可通徒行者。”
- 基本含义
- 形容虚荣自负,空有一技之长而无实际能力。
- 详细解释
- 徒杠是一个由“徒”和“杠”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徒指无所作为,空有一技之长;杠指某种技能或特长。徒杠形容一个人只会吹嘘自己擅长某种技能,却缺乏实际能力和实践经验。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那些只会夸夸其谈、自命不凡的人。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只会吹嘘自己能力而不肯付出实际行动的人。
- 故事起源
- 徒杠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庄子·外物》:“老聃以徒杠为巧。”《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代表作之一,其中记载了许多寓言故事和哲理思考。在这个故事中,老聃是一个自负的人,他以徒杠为巧,意思是他只是空有一技之长而没有实际行动。
- 词语结构
- 徒杠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四字成语,属于形容词性成语。
- 例句
- 1. 他整天只会吹嘘自己的才华,却从来没有付出实际行动,真是个徒杠之人。2. 别听他说了,他就是个徒杠,什么实际能力都没有。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徒杠”拆解为“徒”和“杠”两个部分进行记忆。徒表示空有一技之长,杠表示技能或特长。可以想象一个人拿着一根杠子却没有实际行动,只会吹嘘自己的能力,这样就能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例如“自命不凡”、“空有一技之长”等,来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整天只会说自己多厉害,但是从来没有做过实际的事情,真是个徒杠。2. 初中生:他总是吹嘘自己的才能,但是从来没有为之付出努力,我觉得他是个徒杠之人。3. 高中生:那个同学只会自命不凡,却没有实际能力,真是个徒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