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亦作“賔寀”。客舍。借指幕僚。 唐 白居易 《张洪相里友略并山南东道判官同制》:“而又求贤乞能,以自参贰。则其宾寀,宜有以称之。” 宋 洪适 《会稽谢土青词》:“吏牘少休賔寀,获盍簪之欵;医经可弃妻拏,迎高枕之祥。”
- 基本含义
- 宾寀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意为“宾客到来”。它用来形容客人到达,表示欢迎和接待客人。
- 详细解释
- 宾寀由两个字组成,宾和寀。宾指的是客人,寀指的是到来。宾寀一词源于《诗经·鲁颂·宾之宴》:“寀寀宾之,纷纷翼翼。”这句诗表达了主人热情迎接宾客的心情。
- 使用场景
- 宾寀常用于描述欢迎客人的场景,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的社交场合、宴会、婚礼等场合。例如,当有重要客人到来时,可以说“热烈欢迎宾寀”。
- 故事起源
- 宾寀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鲁国。相传,鲁国国君鲁哀公在举行盛大的宴会时,有很多贵宾前来参加。为了表示对贵宾的尊敬和欢迎,鲁哀公特意准备了丰盛的酒食和热情的接待。后来,人们用“宾寀”来形容这种欢迎宾客的场景。
- 词语结构
- 宾寀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 1. 今天我们要举行一场盛大的宴会,热烈欢迎宾寀。2. 在外地工作的亲戚回来了,我们全家都热情地迎接宾寀。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宾寀的发音“bīn cǎn”与“宾客到来”之间的关联,同时想象一个热闹的场景,有很多宾客到来的情景。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宾寀相关的成语,如“宾至如归”、“宾客盈门”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老师说:“今天有很多来宾寀,大家要热烈欢迎!”2. 小学生:学校要举行开放日,我们要为来宾寀准备欢迎礼物。3. 初中生:学校要举办一场文化交流活动,我们要为来宾寀准备表演节目。4. 高中生:学校要举办毕业典礼,我们要为来宾寀准备座位和礼物。5. 大学生:学校要举办国际学术会议,我们要为来宾寀提供接待和翻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