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莫非;大概。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二折:“摆列着金釵十二行,敢则梦上他 巫山 十二峯。” 明 桑绍良 《独乐园》第二折:“你敢则会降龙,能伏虎。”《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敢则《三礼汇通》这部书是他们家纂的!怎么越説越有礼呢?”
(2).必定。 元 无名氏 《锁魔镜》第二折:“喒两箇横鎗跃马且交半筹,敢则一阵里抹了芒头。” 明 无名氏 《乐毅图齐》第二折:“东杀过 东海 岸,西杀过 玉门关 ,敢则一阵教炼尽江山。”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抚兵》:“为甚么击鼓敲门闹转加,敢则要劫库抢官衙。”
(3).正是。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一折:“这娇娃是谁家?寻包弹,觅破绽,敢则无纤搯。”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一折:“君圣明威伏了四海,敢则他这庙堂臣八辅三臺。”
- 基本含义
- 敢于行动就会有成就。
- 详细解释
- “敢则”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敢”和“则”。它的基本含义是,只有敢于行动,才能取得成功或成就。这个成语鼓励人们要有勇气去尝试,不要害怕失败,因为只有敢于行动,才能有所收获。
-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敢于冒险、勇于尝试的人。它可以用在各种场合,比如鼓励朋友们去追求自己的梦想,鼓励学生们勇敢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鼓励团队成员们主动承担责任并采取行动。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个年轻的农夫,他种了一片地,但因为害怕失败,他不敢施肥、不敢浇水,结果庄稼没有长好。后来,他向一位老农请教,老农告诉他:“敢则有成,不敢则无。”意思是只有敢于行动,才能有所收获。
- 词语结构
- 这个成语的结构比较简单,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敢”和“则”。
- 例句
- 1. 他敢于接受新的挑战,所以取得了很大的成功。2. 她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现在已经成为一名成功的演员了。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敢则”与“勇敢行动”联系起来,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想象一个勇敢的人,他敢于行动,最终取得了成功。
- 延伸学习
- 如果对于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勇气、行动相关的成语,比如“敢为人先”、“勇往直前”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敢于站在舞台上表演,因为我相信自己。2. 初中生:只有敢于尝试,才能发现自己的潜力。3. 高中生:我们敢于挑战自己,争取更好的成绩。4. 大学生:大胆地追求梦想,敢于面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