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贵耳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言辞敏感、善于欣赏高质量的言辞。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夸奖一个人有高尚的品味和见识,能够欣赏和理解深奥的话语。例如,在文学艺术领域,可以形容一个人对诗词歌赋、文学作品有独到的见解和欣赏能力。
- 例句
- 1. 他的贵耳使他能够欣赏到最高水平的音乐。2. 她的贵耳使她能够理解和欣赏这部文学作品的深意。
- 基本含义
- 指对言辞严谨、高尚深奥的话语敏感,能够欣赏和理解高质量的言辞。
- 基本解释
(1).以耳食之言为贵。谓轻信传闻。 隋炀帝 《赐史祥》诗:“贵耳唯闻古,贱目詎知今。” 元 袁桷 《海盐州儒学教授袁府君墓表》:“考 闽 、 蜀 、 东浙 、 永嘉 、 湖南 、 江西 之儒,先合其异同,不在於贵耳,杂书袭讹辑言行者尊之,吾与子所当辨。” 清 檀萃 《楚庭稗珠录·黔囊·金星石》:“此石生蛮荒溪峒,名不甚著,贵耳者目而陋之;然幸如是,足以自全其天。”
(2).贵者之耳。 明 李开先 《琴》诗:“ 秦 楚絃中变,风涛指下惊;不堪闻贵耳,只可悦閒情。”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贵耳相关的成语,例如“贵胄”、“贵人”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的话很难懂,但我努力用贵耳去听,终于理解了。2. 初中生:我对音乐很感兴趣,因为我有一双贵耳,能够欣赏到不同风格的音乐。3. 高中生: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很深奥,只有那些贵耳的同学才能完全理解。4. 大学生: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我一直在培养自己的贵耳,以便更好地欣赏文学作品。
- 故事起源
- 贵耳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故事讲述了淮阴侯刘邦和陈平一起出使楚国时,楚国的宰相范增对他们说了一番高深的话。陈平理解了范增的言辞,而刘邦却没有理解。后来,陈平对刘邦说:“君贵耳。”意思是刘邦的耳朵珍贵,可以欣赏高质量的言辞。从此,贵耳成为了形容理解高深言辞的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贵”和“耳”两个字形象化,联想为一个珍贵的耳朵,表示对高质量言辞的敏感和欣赏能力。
- 词语结构
- 贵耳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贵耳是由“贵”和“耳”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贵指高贵、珍贵,耳指耳朵。贵耳的意思是珍贵的耳朵,也就是指对高尚言辞敏感的人。这个成语强调了对言辞的重视和欣赏,认为能够理解高质量的言辞是一种珍贵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