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礼貌适用于各种社交场合,包括家庭、学校、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等。无论是与家人、朋友、同事还是陌生人交往,都应该展现出礼貌的态度和行为。
- 例句
- 1. 他对每个人都非常礼貌,从不冷落任何人。2. 学会礼貌待人,你就能赢得更多的朋友。
- 反义词
失礼
- 基本含义
- 礼貌指的是人们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出的尊重、谦虚、友善和有礼仪的态度和行为。
- 基本解释
[释义]
(名)言语动作谦虚、恭敬的表现。
[构成]
偏正式:礼(貌
[例句]
讲礼貌。(作宾语)
[同音]
礼帽
- 延伸学习
- 除了成语“礼貌”,还有一些相关的词语和成语可以进一步学习,如“尊重”、“友善”、“谦虚有礼”等。通过学习这些词语和成语,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和运用礼貌的概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礼貌地向老师问好。2. 初中生:我们班同学都很礼貌,不会打断别人讲话。3. 高中生:礼貌的人在社交场合中更容易获得他人的认可和支持。4.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树立良好的礼貌意识,为他人树立榜样。
- 故事起源
- 礼貌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论语》中,由孔子所提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被视为人类行为的重要准则之一。礼貌的概念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尊重。
- 英文翻译
1.courtesy; politeness; manners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礼貌”拆分成两个部分,“礼”和“貌”。其中,“礼”字可以联想到尊重他人的礼仪规范,“貌”字可以联想到外貌美观,表示人们对他人的友善和尊重不仅体现在行为上,也包括外表上的修养。
- 词语结构
- 礼貌是一个形容词,可以修饰人的行为或态度。
- 详细解释
(1).以庄肃和顺之仪容表示敬意;尊敬。《孟子·告子下》:“礼貌未衰,言弗行也,则去之。” 赵岐 注:“礼者,接之以礼也;貌者,颜色和顺,有乐贤之容。礼衰,不敬也;貌衰,不悦也。”《孟子·离娄下》:“ 公都子 曰:‘ 匡章 ,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之游,又从而礼貌之,敢问何也?’” 赵岐 注:“又礼之以颜色喜悦之貌也。”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五:“公曰:‘凡待人无贵贱贤愚,礼貌当如一。’” 清 李渔 《蜃中楼·寄书》:“寄信之人,乃 唐 朝侍御史。你须要礼貌他,不可妄自尊大。”
(2).今指以言语、行动所表现的恭敬谦虚。如:礼貌待客是商业服务人员起码的职业道德。
- 近义词
规矩、法则、规定、规则、轨则、端正、正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