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卒章常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最后一段或结尾部分,可以用来描述文章、书籍、演讲、电影等的结束部分。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事件或阶段的结束,或者表示某个人的最后一段言辞或行动。
- 例句
- 1. 这本小说的卒章非常精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 演讲结束时,他以一段感人的卒章结束了自己的演讲。3. 这部电影的卒章给人留下了悬念,让观众期待续集的上映。
- 基本含义
- 卒章指的是一篇文章或书籍的结尾部分,也可以指事物的最后一段。
- 基本解释
诗、词、文章结尾的段落。《左传·宣公十二年》:“又作《武》,其卒章曰:‘耆定尔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哀吊》:“又卒章五言,颇似歌謡,亦仿佛乎 汉武 也。” 唐 白居易 《新乐府序》:“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 宋 梅尧臣 《暮雪》诗:“采薇歌卒章,霏霏霑车轮。”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写作、文学相关的成语,如“开卷有益”、“文思泉涌”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写作文的时候,总是会仔细思考卒章的内容。2. 初中生:老师说我们的演讲要有一个精彩的卒章,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3. 高中生:我喜欢读小说,尤其是那些卒章写得非常精彩的作品。4. 大学生:我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花了很多时间来构思卒章的内容,希望能给导师留下深刻的印象。5. 成年人:这本小说的卒章非常出色,让我对整个故事产生了更深的思考。
- 故事起源
- 卒章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卜式列传》中,记载了一个关于卜式的故事。卜式是东汉末年的一位文人,他在写文章时,总是将自己的名字写在文章的结尾,以示完成。后来,人们就以“卜式之章”来指称这个结尾部分,后来演变为“卒章”。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卒章”与“文章的结尾”联系起来,形成记忆关联。可以想象一个写满文字的章子,表示文章的结尾。
- 词语结构
- 卒章属于形容词短语,由“卒”和“章”两个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卒章源自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写作习惯。古代文人在写文章或书籍时,往往会在结尾处写上自己的名字和时间,以示结束。后来,卒章逐渐演变成指整篇文章或书籍的结尾部分。卒章常常用来总结全文的内容,表达作者的观点或情感,具有一定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