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教育和劝诫他人,告诫人们要独立自强,自立自强,不依赖他人。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有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 例句
- 1. 他一直坚持独善其身,从不依赖他人的帮助。2. 在困境中,她选择了独善其身,努力自救。
- 基本含义
- 指一个人独立自主,自立自强,不依赖他人。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独善其身相关的成语,例如“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等。这些成语都强调个人应该独立自立,不依赖他人。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独善其身,自己完成作业,不靠别人。2. 初中生:成为一个独善其身的人,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高中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独善其身,不依赖他人的帮助。
-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当时,周朝的国君武王打败了商朝,建立了周朝。他在位期间,不仅做出了很多贡献,而且还非常注重自己的修养和品德。他提倡君主要独善其身,以身作则,才能带领国家强盛。从此,独善其身成为了一种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独立”、“自强”等词语联系起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同时,可以将这个成语与一个自立自强的人物形象联系起来,加深记忆。
- 词语结构
- 独善其身是一个四个字的成语,由两个意义相近的词语组成,形成了修辞的手法。
- 词语解释
- dú shàn qí shēn ㄉㄨˊ ㄕㄢˋ ㄑㄧˊ ㄕㄣ
独善其身(獨善其身)
◎ 独善其身 dúshàn-qíshēn
[maintain personal integrity during chaotic times;pay attention to one‘s own moral uplift] 指修身养性,保全己身,不管世事。现也指只顾自己,不管集体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营天下。——《孟子·尽心》
卒不忍独善其身。——清· 林觉民《与妻书》
君子立言,非苟显其理,将以启天下之方悟者;立行,非独善其身,将以训天下之方动者。——《后汉书·丁鸿传》
-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