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茅屋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们的居住环境简陋、贫困。它也可以用来比喻某人的生活条件艰苦或处境不佳。
- 例句
- 1. 他虽然住在茅屋里,但是精神却非常富有。2. 这个地区的贫困人家住的都是茅屋。
- 反义词
平房、楼房
- 基本含义
- 指简陋的房屋或住所。
- 基本解释
◎ 茅屋 máowū
[thatched cottage;hut] 用芦苇、稻草等苫盖屋顶的简陋房子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和演变,以及农村和城市的住房条件差异。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我家的小狗住在一个茅屋里。2. 小学生:农村的爷爷奶奶住在茅屋里。3. 初中生:虽然贫困,但他仍然坚持住在茅屋里。4. 高中生:面对困境,他选择了茅屋,而不是放弃。
- 故事起源
- 茅屋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五年》中的一则故事。故事中,晋国宣公十五年,齐国遭受战乱,国内大量的房屋被毁。齐国的公子重耳因为受到迫害,只能逃到晋国。重耳在晋国的时候,住在一间茅草搭建的简陋小屋里,过着艰苦的生活。后来,重耳经过努力,最终恢复了自己的国家,成为了齐国的君主。这个故事成为了“茅屋”的来源,用来形容人们在困境中艰难求生的情况。
- 英文翻译
1.thatched cottage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茅草”和“屋”这两个关键词进行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简陋的房屋,屋顶上覆盖着茅草,这样就能够记住“茅屋”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主语+茅屋
- 详细解释
亦作“茆屋”。用茅草盖的房屋。《左传·桓公二年》:“清庙茅屋。” 杜预 注:“以茅饰屋,著俭也。” 唐 杜甫 《春日江村》诗之一:“茅屋还堪赋,桃源自可寻。” 唐 姚合 《将归山》诗:“闻道旧溪茆屋畔,春风新上数枝藤。”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六·鸡上木》:“日午吹烟絶,吟声出茅屋。”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他自己连茅屋都没得住的,东飘西荡,你到那里去找他?”
- 近义词
茅舍、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