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或指代没有可靠历史依据的记载、传说或故事。可以用来批评或讽刺那些缺乏真实性或可信度的历史记载或传说。
- 例句
- 1. 这本书所记载的历史事件属于野史亭,没有可靠的史料依据。2. 别相信那些野史亭,它们只是一些无根据的传说而已。
- 基本含义
- 指没有史料依据或者没有经过验证的历史记载或传说。
- 基本解释
金 元好问 之亭名。《金史·文艺传下·元好问》:“晚年尤以著作自任,以 金源氏 有天下,典章法度几及 汉 唐 ,国亡史作,已所当任。时 金国 实録在 顺天 张万户 家,乃言於 张 ,愿为撰述,既而为 乐夔 所沮而止。 好问 曰:‘不可令一代之跡泯而不传。’乃搆亭於家,著述其上,因名曰‘野史’……纂修《金史》,多本其所著云。” 吴梅 《自题风洞山传奇八绝句》之七:“ 野史亭 中秋草没, 桂林 云气胜 临安 。” 郁达夫 《盛夏闲居读唐宋以来各家仿渔洋例成诗八首·元遗山》:“伤心怕读《中州集》, 野史亭 西夕照寒。”
- 延伸学习
- 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可信度和史料的来源,以及如何辨别真实的历史记载和传说。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读过一本野史亭,里面讲了很多神话故事。2. 初中生:老师说我们要通过研究正史,而不是野史亭来了解历史。3. 高中生:历史课上我们讨论了野史亭对历史研究的影响和局限性。4. 大学生:我在研究论文中引用了一些野史亭,但要注意它们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 故事起源
- 关于“野史亭”成语的起源并无明确的故事或典故可考。这个成语在古代就已经出现,用来形容那些没有可信度的历史记载或传说。在古代,一些野史记载由于没有经过验证或者是根据传闻编写,因此被称为“野史”。而“亭”则是指供人休息或观赏的建筑物,这里用来比喻“野史”。
-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成“野史亭”就像一座建在荒野上的亭子,没有真实性和可信度。
- 词语结构
- 名词+名词
- 详细解释
- 野史亭是由“野史”和“亭”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野史”指没有史料依据或者没有经过验证的历史记载,属于非正式的历史记录;“亭”指供人休息或观赏的建筑物。因此,“野史亭”形象地比喻没有真实性或可信度的历史记载或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