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入寇 rùkòu
[invade] 入侵;以征服或虏掠为目的的窜犯
倘吴、 蜀入寇,如之奈何?——《三国演义》
- 近义词
犯境
- 英文翻译
1.[书] (入侵) invade
- 详细解释
指外敌入侵进犯。《资治通鉴·后晋齐王开运三年》:“ 方简 时入 契丹 境钞掠,多所杀获,既而邀求不已,朝廷小不副其意,则举寨降於 契丹 ,请为乡道以入寇。”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内应》:“ 嘉靖 四十一年,倭入寇,围 兴化府 ,都督 刘显 奉勑赴援。” 明 王琼 《双溪杂记》:“设使胡虏又大举入寇, 李公 等必束手无策矣。”《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联升社学和钟镛社学》:“辛丑年,洋匪入寇省城。”
- 基本含义
- 指外敌侵入国家犯境,进行侵略行为。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历史记载、文学作品或者口语中,用来描述国家遭受外敌入侵的情况。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起源于中国古代历史,常用来描述外敌侵略的情况。在中国历史上,曾多次遭受外敌入侵,如蒙古入侵、日本入侵等。这些入侵行为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伤害,因此,“入寇”成为了一个负面含义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动宾结构,由动词“入”和名词“寇”组成。
- 例句
- 1. 历史上,中国曾多次遭受外敌入寇。2. 在小说《水浒传》中,宋江带领梁山好汉抵抗入寇的敌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将“入寇”与外敌入侵的场景联系起来,形成强烈的印象。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的入寇事件,如蒙古入侵、日本入侵等,以及中国人民抵抗外敌入侵的英勇事迹。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学习历史,了解中国曾经遭受过入寇的历史。2. 初中生: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和平时期,不忘历史的入寇惨痛教训。3. 高中生:通过学习入寇的历史,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到保卫国家的重要性。4. 大学生:历史上的入寇事件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我们要努力学习,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