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胶黏一词可以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来形容物体之间的黏附情况。例如,可以形容两个好朋友关系非常紧密,如胶黏一样;也可以形容两个物体黏在一起,如胶黏一样。
- 例句
- 1. 他们两个人的友谊像胶黏一样,经历了许多困难却始终如一。2. 这两块木板胶黏在一起,无法分开。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或事物黏附在一起,难以分离。
- 基本解释
亦作“ 胶粘 ”。1.像胶那样黏着。常形容心情、行为、境况、感觉等。 宋 欧阳修 《读梅氏诗有感示徐生》诗:“篇章久不作,意思如胶粘。” 宋 陆游 《庵中独居感怀》诗之二:“一生已是胶黏日,投老安能夏造冰。” 元 无名氏 《独角牛》第三折:“我来到这 泰安州 ,我可便不住您兀那招商店,那廝便紧和我钉钉胶粘。” 清 唐孙华 《憎蝇》诗:“失足或胶黏,濡首甘沉溺。” 冰心 《三年》:“柳叶中的蝉儿,从酣梦中断续的发出几声短吟,胶粘的,迷糊的,好似醉人的呓语。”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八段:“ 刘福生 想去扶他,怎么一股血腥气?拿大手一摸,哎呀,满手胶粘!”
(2).贴切;紧密结合。《朱子语类》卷九:“真箇下工夫见得底人,説出来自是胶粘。” 清 谭嗣同 《以太说》:“是盖遍法界、虚空界、众生界,有至大、至精微,无所不胶黏、不贯洽、不筦络而充满之一物焉。”按,《仁学》作“胶粘”。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胶黏相关的成语,如“胶柱鼓瑟”、“胶柱鼓瑟”等,以扩展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我用胶黏把两张纸黏在一起。2. 小学生:他们班上的同学关系胶黏,经常一起玩耍。3. 中学生:这个家庭胶黏得很紧密,经历了很多困难却坚持在一起。4. 大学生:这个团队的成员之间胶黏得非常好,合作能力很强。
- 故事起源
- 关于胶黏的具体故事起源尚无明确记载,但可以推测这个成语的起源与人们在生活中常见的黏附现象有关。胶黏一词的形象描写使得这个成语易于理解和记忆。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想象胶水黏附物体的情景来记忆这个成语。将胶黏的形象与成语的含义联系起来,可以更容易记住。
- 词语结构
- 胶黏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胶”是动词,表示黏附的行为,“黏”是形容词,表示黏附的状态。
- 详细解释
- 胶黏是由“胶”和“黏”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胶指胶水,黏指粘附。胶黏形容人或事物黏附在一起,难以分离。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关系紧密、难以分离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