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视察民情。《国语·周语上》:“司徒省民,太师监之。”
- 基本含义
- 指节约民力、减轻人民负担。
- 详细解释
- 省民这个成语由“省”和“民”两个字组成。其中,“省”表示节约、减少,“民”表示人民。省民的含义是指节约使用人力资源,减轻人民的负担。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政府或个人在管理和运用资源方面的行为。也可以用来表达对社会公平和公正的追求。
- 故事起源
- 《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公元前607年,齐国发生了一场大旱灾,百姓生活困苦。当时的齐国宰相管仲面对百姓的困境,决定采取措施减轻人民的负担。他取消了一些不必要的税收和徭役,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帮助他们渡过了难关。从此,人们用“省民”来形容减轻人民负担的行为。
- 词语结构
- 动词+名词
- 例句
- 1. 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和医疗的投入,以便更好地省民。2. 这个企业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成功地实现了省民增效。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省民”理解为“节约人力资源,减轻人民负担”的意思。可以想象一个官员在为人民节约资源、减轻负担的形象。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省民”相关的成语,如“节衣缩食”、“勤俭持家”等,以丰富对节约资源、减轻负担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应该珍惜水资源,少用水,做到省民。2. 初中生: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以便更好地省民。3. 高中生:企业应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实现省民增效。4. 大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精英,我们要学会合理利用资源,为社会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