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古谓红色的下衣。《周礼·夏官·方相氏》:“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 汉 扬雄 《反离骚》:“衿芰茄之緑衣兮,被夫容之朱裳。”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爵弁服亦衣与冠同色》:“天子诸侯朱裳朱韠,大夫素裳素韠。”
- 基本含义
- 指红色的衣裳,比喻官员的身份和权力。
- 详细解释
- 朱裳是一个古代词语,由“朱”和“裳”两个字组成。朱指的是红色,裳指的是衣裳。朱裳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中,原文是:“朱裳者,王服也。”意为王的衣裳是红色的。后来,朱裳引申为官员的身份和权力。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官员的高位和威严。
- 使用场景
- 朱裳一般用于描述官员的身份和权力,可以用在各种正式场合。比如,当你想表达某人在某个组织中担任高职位时,可以说他穿上了朱裳。此外,朱裳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拥有很高的权力和威望,比如一个企业的总经理或者一个国家的领导人。
- 故事起源
- 朱裳一词最早出自《左传》。在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昭公为了表示自己的权威,决定将王的衣裳染成红色,以显示与普通人的不同。这个举动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人们纷纷称赞他的威严和高贵,从而形成了“朱裳”这个成语。
- 词语结构
- 朱裳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形容词“朱”的颜色和名词“裳”的衣裳组成。
- 例句
- 1. 他一身朱裳,气度非凡。2. 那位总裁穿上了朱裳,成为了公司的领导者。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朱裳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穿着华丽红色衣裳的官员,代表着他的高位和权力。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古代官员的服饰和仪式,以及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今天穿着朱裳,看起来很庄重。2. 初中生:当我长大后,我也想穿上朱裳,成为一个官员。3. 高中生:他的才华和能力让他得以穿上朱裳,成为了学校的领导。4. 大学生:她在社团中积极参与活动,最终穿上了朱裳,成为了社团的主席。5. 成年人:他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奋斗,终于穿上了朱裳,成为了公司的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