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屈首常用于形容在政治、社会或个人生活中被迫接受不公正的待遇或压力,无法反抗的情况。它也可以用于形容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或困境时,选择低调或屈服的情况。
- 例句
- 1. 在面对困境时,他选择了屈首而不是与困难抗争。2. 在政治斗争中,有时候我们需要屈首一时,以求长远利益。
- 基本含义
- 低头,屈服
- 基本解释
(1).犹埋头。指专心、下功夫。《史记·苏秦列传》:“夫士业已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为!” 宋 王安石 《祭丁元珍学士文》:“我初闭门,屈首书诗。” 清 吴伟业 《行路难》诗之八:“男儿读书良不恶,屈首残编务穿凿。”
(2).低头。屈服顺从貌。《东周列国志》第四六回:“不能屈首事人,盍适他国。” 明 袁宏道 《答内》诗:“屈首空云事已成,到头转觉官无味。”
- 延伸学习
- 可以深入学习其他与屈首相关的成语,如“屈膝”、“屈服”等。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可以丰富词汇,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面对老师的批评时,他屈首认错。2. 初中生:面对学习压力,他选择了屈首认真学习。3. 高中生: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我们必须坚持不屈,不屈首。4. 大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我们不能屈首,要勇敢面对并克服它们。
- 故事起源
- 《诗经·小雅·伐木》中有句“屈心而抗,鬲举于兹”。这句诗意味着在伐木时,人们会低头屈服于困难,但仍然努力抵抗,最终能够克服困难。这个意象后来演变成了成语“屈首”。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屈首”与低头的动作联系起来,想象自己在面对困难时低下头来,表示屈服。
- 词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屈”和“首”。
- 详细解释
- 屈首是指低头或屈服。它表示在面对困难或权威时,放弃抵抗,屈从于对方的意志。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在强大的压力下,无法逃避或抵抗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