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通常用来形容人的行动、表情或语言呆板、僵硬,缺乏灵活性和生气。
- 例句
- 1. 他的演讲完全是板鱼式的,毫无感情和生动性。2. 这个舞蹈演员的动作太板鱼了,缺乏流畅和舞台感。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或事物僵硬、呆板,缺乏活力和灵活性。
- 基本解释
比目鱼的别名。《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比目应节而双跃兮” 唐 李贤 注:“比目鱼一名鰈,一名王餘,不比不行,今 江 东呼为板鱼。”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形容人或事物僵硬、呆板相关的成语,如“呆若木鸡”、“呆头呆脑”。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表演太板鱼了,没有一点儿生气。2. 初中生:这个老师讲课的时候总是板鱼式的,让人很难集中注意力。3. 高中生:他的舞蹈动作太板鱼了,完全没有表达出舞蹈的美感。4. 大学生:这个演员的演技非常出色,完全没有板鱼的感觉。5. 成年人:他的回答非常板鱼,让人感觉他并不真正理解问题的意思。
- 故事起源
- 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孔融的人非常聪明,但性格非常刚硬,不懂得顺应他人的意见。有一天,孔融在宴会上表演了一场武术,动作僵硬、呆板,没有灵活性,引起了众人的嘲笑。从此以后,人们用“板鱼”来形容孔融的刚硬和缺乏灵活性。
- 英文翻译
1.dealfish
- 记忆技巧
- 可以使用与“板鱼”相反的词语来记忆,例如“活鱼”。同时,可以联想到鱼在木板上晒干的形象,以加深记忆。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 详细解释
- 成语“板鱼”源于古代渔民在晒鱼时的一种处理方法。渔民将捕捞到的鱼拍打至鱼身僵硬,然后在木板上晒干。因此,“板鱼”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呆板、僵硬,缺乏活力和灵活性。